专题探究
围绕你感兴趣的专题任务,自主设计实践活动方式,分小组进行探究,最终形成探究成果。
专题一:细赏美景,徜徉画卷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丽自然,尤其善于描绘景色。《荷塘月色》《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这些名篇,不仅感受细腻、想象丰富,而且写景如绘画,与古代王维“诗中有画”的特征有异曲同工之妙。朱自清在《山野掇拾》中评好友孙福熙先生的文章是“以文字作画”,“叙事,抒情,写景,固然是画;就是说理,也还是画”。“文中有画”,这何尝不是朱自清写景美文的突出特质呢?
1.请你品读这几篇如画美文,梳理作者的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和情感特征;
2.赏析文本之后,不妨依据文字为你喜欢的某篇美文配上一幅图画吧;
3.假期出游的时候,留心身边的美,并借鉴作者的写景手法“小试牛刀”,创作一篇写景散文,与大家分享你感受到的自然之美。
指导:◆小组成员完成“略读规划任务单·徜徉自然”的部分内容,依据“精读规划任务单”相关内容,精读你喜欢的篇目,自主进行批注;
◆组内讨论、归纳朱自清写景美文的语言特征与写景手法,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的读书交流会上分享研读心得;
◆可以在班里举办一个作品展览,与同学们一起分享绘画作品和写景散文。
专题二:品味细节,感悟真情
朱自清善于用他的至情妙笔,通过描绘典型的生活细节,表达对父亲、儿女、妻子的真诚而节制的深情。名篇《背影》中,作者细腻描绘的父亲买橘的一幕,永远烙印在作者的心上,也触动了万千读者柔软的内心,使这篇文章散发出经久不衰的魅力。除此之外,本书还编选了《儿女》《给亡妇》《冬天》这些情真意切的美文。
1.请你研读这几篇文章,分析朱自清是如何抓住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寄托自己或感激,或眷恋,或喜爱,或自责的真挚深情的;
2.品味朱自清在表达情感时真挚而节制的抒情风格;
3.请你回忆自己与亲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借鉴朱自清散文“于细微处见真情”的写法,创作一篇文章,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深厚感情。
指导:◆小组成员完成“略读规划任务单·品味亲情”的内容,依据“精读规划任务单”,精读你喜欢的篇目,自主进行批注;
◆组内讨论并总结朱自清叙事抒情散文的表现技法、抒情风格和朱自清形象,然后在班级的读书交流会上互相分享研读成果。
◆你还可以把你的文章送给你所描绘的亲人,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专题三:走近“奇闻”,感知人格
朱自清先生坚决反对内战、争取民主,他在临终前还嘱咐家人不要买政府配给的美国面粉,表现了知识分子宝贵的气节与尊严。你可以通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温州的踪迹·生命的价格——七毛钱》《旅行杂记》《海行杂记》这些篇章,清清楚楚地看到他真实的人格精神。
1.请你品读上述这些篇章,概括朱自清所见的“奇闻”,想一想:哪些文字让你感受到他爱憎分明的人生态度?他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谈谈你感受到的朱自清的人格和形象。
指导:◆小组成员完成“略读规划任务单·指摘时弊”的内容,依据“精读规划任务单”,精读你喜欢的篇目,自主进行批注;
◆体味朱自清所表达的情感,与组员讨论并总结朱自清的人格特征。
◆以“我眼中的朱自清”为题,将小组的研读成果在读书报告会上与全班同学分享。
专题四:对比美文,深化体悟
在对朱自清的散文特质有基本把握的基础上,我们不妨将朱自清的诸多名篇与其他散文名家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我们选择比较的两个文本往往在主题意蕴、描绘对象、表达技巧或其他方面有某些突出的相似性,但又各有不同的特质。通过细致的比较与品读,你能够发掘出不同的散文各自丰富的内涵和美学的价值,能更全面地把握朱自清散文的独特性,更深入了解朱自清的心理与情感。从更高远的目标上来说,通过拓展与对比阅读,你能由一位作者、一个文本接触到更多的作者与文本,在比较中加深体悟,丰富你的文学积淀。
你可以选择以下探究的题目:
1.比较朱自清的《背影》与龙应台的《目送》;
2.比较朱自清的《绿》与陆蠡的《囚绿记》;
3.比较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当然,如果你有更好的、更感兴趣的比较对象或文本,你也可以选择它们来与朱自清散文进行比较。
指导:◆全班可分成三到四个小组,与你的组员从上述选题中任选一个(与其他组尽量不要重复选择),依据“精读规划任务单”,选择你喜欢的篇目进行精读和批注。
◆组内交流你们的研读成果,形成一份文字报告。
◆将组内的研读成果在班级读书会上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