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过渡

月明星稀,左侧厢房屋里亮着油灯,闪着昏黄的光,可惜还不若透过窗照进来的月光明亮。

房内的置物架,以前摆放的瓶瓶罐罐之类的摆件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叠一叠的书,看上去不值钱,对于范高霆几兄弟来说,却是价值连城。

房间收拾得很干净齐整,东西摆放分门别类井井有条

范高霆、范高涯、和范高霭缓缓的走到桌边,范老太太拿起簪子,拨了一下灯芯,示意他们各自坐下。

缓缓的跟他们讲道理。

“老身听说了,范希文在边郡防御大夏的事情。陈支婆那天读了首李白的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唉~

一声长叹,范老太太拿起桌面的一本书,边翻边说,

“老身于是就去翻了《晋书》,房玄龄这篇写得非常有意思。”

然后,把书竖起来,展示给三兄弟看,

“晋主无罪,人为之用;谢安、桓冲兄弟皆一方之俊才,”

偶的天!

你们可知道,我为了找谢安,翻了多久么?

神一般的古书

木有标点符号

木有段落

木有大白话

最近老娘的眼都要瞎了

你们鸡不鸡道?

三兄弟有点茫然,怎么好像角色换了?

‘(*>﹏<*)′

这种话题,不是阿爷以前说的么?

范老太太得意之色不掩,拍了拍书,笑着说,

“谢安、桓冲,一文一武,有趣吧!”

三兄弟互相眼色交流。

老四:哪里有趣?

老五:故事有趣吧。

老六:我们真的能沟通哟

…………

范老太太郁闷了。

这三兄弟都不会聊天么?

话题都不会接!

你们这是尬聊知道不?

明明是,群口相声的活,愣是改成了单口相声。

无奈的范老太太只得顺着话题,继续自弹自唱,

“再看,淝水之战里,谢家另外三个儿郎也是武将出身!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你们三是蚌壳咯,

不会主动说话,老娘问你们塞。

意味着啥?

范高霆有点心塞,瞄了眼弟弟们,试探着回答道,

“说明谢家是名门世家,子弟允文允武?“

(⊙﹏⊙)

也不能说错!

范老太太微微点了点头,示意另外两个接着说。

老五范高涯是范老太太亲生的大儿子,一向自语才子,幼时四书五经就解了。

前阵,被范老太太当着全家人的面训过,又因为自家媳妇的事,在富奭和范纯祐面前丢过脸。

当下,范高涯拿出面对范占钧教考的心思,仔细琢磨。

一开始说边疆大夏入侵的事,然后转到谢安,再转到子侄。又提到文武。

眼前一亮,有了!

“娘,可是要我等学谢安石淝水之战。由范世伯为文,我等子侄为武?“

嗷~~

死了,我们谁能武?

三脚猫的功夫,马飞驰起来都要抓马鞍的水平。

上战场送菜么?

…………

明显的bug,范高霆和范高霭都想到了。

范高霭连忙出声打补丁,

“娘,可是要我们向世伯举荐张家子?“

举荐个毛线!

老娘穿越过来的,人都认不全。

我举荐他过去给自己挖坑吗?

偶又不系傻的。

╮(╯▽╰)╭

范老太太冲着他们三个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把手上的书,摔到桌面,无奈的解释道

“老身的意思是,大宋安定百年不到,却如此重文轻武,不知是祸是福。“

此话一出!

三兄弟脸色大变,坐立不安!

连声劝解,又引经据典。

引用赵恒的“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又说当年的,澶渊之盟。

还有说起当年的,唐末五代十国的战乱,武力的强权,文人士大夫的相形见绌。

总而言之,就是“怕死“!

可,这个世界不是你怕死,就可以不死的。

你士大夫能掌控大宋重文轻武,可掌控不了周边的辽国,西夏,大理,还有大越呀。

范老太太很好奇宋朝的读书人怎么想这个问题,又把它抛出来。

三兄弟又你一句我一句的给她解释。

我们大宋礼仪之邦来着,你看高丽,大越都会想我们朝贡,辽国也是我们兄弟之邦。

不存在他们会侵占我们的国家。

至于大夏,那就是狼子野心,不知礼数的党项乡下人!

(⊙o⊙)……

原来,会不会侵略在你们读书人眼里是用品德来衡量的。

果然和我们商人不同阿。

范老太太又继续问了,

那你们觉得大夏和大宋这场战争,谁会赢呢?

兄弟三人信誓旦旦的说,

那必须是咱大宋阿啊!

范高涯道:大宋皇帝乃是天子,民心所归,当初李家的平西王还是真宗恩赐他的。

范高霆道:大宋边境陈兵百万,小小西夏,不足为惧!

范高霭道:我大宋联合吐蕃和大辽,三面夹攻,定能让西夏土崩瓦解!

想得都挺好!

可惜,历史并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范老太太暗自琢磨了一会,伸出手,竖起食指,跟他们三个说道,

“老身跟你们博个彩头。不多,一贯钱,老身说西夏胜!“

钱不多,挫挫你们的锐气!

三兄弟没有老七那么活泼,谨慎的都互相看看了,才决定跟范老太太搏一搏。

现在的大宋,就是一个怀抱金砖,家中有矿的傻孩子。

西夏,算是家隔壁邻居吧!

他把傻孩子揍了一顿,打算冲进宅子来抢钱。他还有更过分一点的想法是,冲进了屋子,抢你家宅子。

现在傻孩子家的仆人想着找护院:

吐蕃和大辽!

你确定不是前驱狼后进虎吗?

最主要的,最重要。

一定要说三遍:

咱是穿越人士

穿越人士

穿越

咱知道你肯定得败!

乐呵完了,范老太太又接着说,

“说起谢安那,当年你们阿爷说种明逸,种放,亦是屡诏不出,隐居终南山。他还有个侄子,很有谢家武将之风。应该也是在边境了。可惜了!”

可惜了?

是指种放死太早了?

还是指这次没用上种衡?

范老太太没再跟他们解释什么,太累人!

打破一些固有儒学思想

打破惯性思维的打仗靠人多

打破他们想当然的合纵联盟梦想

太费神。

继续说着,这次语气没那么客气,

“你们阿爷是个读书人,朝堂上也喜欢读书人!老身出身武官家,却希望你们能文武兼备。不要等到将来做一县之主,剿个匪都没了命!”

,,ԾㅂԾ,,

范高霆略有所思。

范高涯:就说吧!就说吧!还是想让我们去边疆!

范高霭低声辩解道,“剿匪都是厢军和县尉的事情。”

嘿!

你这小子,心态就不对!

范老太太生生的压下自己暴躁的心,深吸几口气,放缓了语调,说道,

“知县,县尉,主簿,都是官!官是什么?帽子下面两张嘴!做得一县之长,就要管着县里的那许多的口!你不管着,不看着,天长县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包知县今天也可以说,他们这事归县尉管!“

本来还试图控制脾气的范老太太,越说气就压不住,声量也高了起来。

“哈!

那你们做官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升官吗?升官靠什么?

老身知道你们的荐举制度,无非朝官保荐。

可,你们是否记得范希文的《百官图》?

可曾记得“进用者多出其门”这句话?“

拍着桌子的话,并没有让三个儿子感到羞愧,反而提起范仲淹,三个儿子羞红了脸。

“老身不懂那么多之乎者也!

却也明白你们阿爷说得对!

那种,没有半分功,却靠上官进阶的人,跟买官有何区别?花银子去买了官,就是跟上官是一条绳子的蚱蜢,可不就是朋党!

那你们还有和面目称范希文为世伯?与范纯祐为友?“

一口气吼完!

范老太太气赳赳的拿起碗,喝起水来!

打着死了的范占钧的名头训儿子,

感觉真好!

惭愧三人组琢磨了一会,反应过来。

这习武跟当官的业绩有毛线关系?

我们不会武,就当不好官了?

这是什么神奇的逻辑?

当下,家里唯一挂职官员,范高霆出声分辩道:

“娘,就算京师补官是知县,也不一定剿匪出功劳吧!“

(⊙﹏⊙)

你这是跟我抬杠咯

范老太太连碗都没放,轻飘飘的说了句,“不剿匪,也要走访村里。病怏怏的涂脂抹粉,头戴大红花,能行?“

得~

您老说啥都对!

三人立刻装乖巧,齐刷刷的表示。

我们很听话!

我们很顺从!

范*职业女强人*老太太很满意,慢慢放下碗,又开始淳淳教诲,

“你们不要以为外面很安生!看看北面的马匪,荆湖南北的水匪,福建路的大盗,更别提广南东西两路了。天灾才人祸!太平兴国年间,多少水灾,虫灾。宝元年,成都府,利州才旱灾。你们以为他们怎么来的?吃的饱穿得暖,谁没事做匪?开仓救济能救多少?“

说着,又拿手点了点三个坐着的儿子们。

“最烦就是你们这些一心只读圣贤书,不知天下几多愁的人。一个常平仓有多少斗米?每个人每天要吃多少?简单的数字!你们自己去算,一府百姓有多少?一路百姓有多少?“

三人听得茫然了。

是呀,从来没人算过。

耳边传来范老太太不屑的骂声,

“够个屁!“

“现在又打仗啦!又得增加粮草!粮可是一年一年从地里长出来的。平日里,村民自己种的都不敢全年敞开来吃,再加赋,碰到几个贪官污吏。还得乱!小民可怜呐!“

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无奈。

突然觉得没什么跟他们再聊下去的欲望。

挥了挥手,把他们三个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