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范黑手的工具说

兄弟三人莫名其妙的走出了后院。

低声就开始讨论。

--娘这是认定范世伯会败了?

—我怎么觉得,娘是说世道要乱。

—其实,娘是感叹范世伯的际遇吧!我等在东京之时,范世伯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那时的开封府,何人敢殆政?何人敢懒政?哪里有事,捕头们都赶紧上前。之前出银告状也没有了。

—确实!

—可,吕相公不也罢免了么。

--许是,觉得那边会败,世伯依旧逃不过贬官。世伯娘不就是在饶州过世的。

—世伯,有半百了……

三个人在走廊边小声嘀咕,却不知道,被正好路过的包拯听了个全。

(vˍv)

张安人居然认为西夏会胜!

奇怪!

妇人杞人忧天吧……

-----

范老太太今晚把自己说得有点忧郁了。

大宋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海贸很兴盛,而且文化娱乐产业很兴盛。

对于古代历史,范老太太记得不多。

靖康之耻,崖山之后无中国,这两个大事件,还是知道的。

至于再小一点的,王安石变法,历史课有教过。好像是个青苗法,搞借贷的。至于为什么黄了,历史老师说是因为贪官污吏,小时候,范老太太也是相信的。

等到长大之后,有了自己的理解,觉得其实最终的问题是,项目设计的漏洞。

如果放到一个公司来说,项目设计不能脱离实际,也就是需要了解客户需求。

青苗法有农人需求吗?那是肯定有的。但是不是说人人都需要。你要官吏压下来完成的话,可不就变成强买强卖了。

接下去,我们看项目的目标,意思就是,你想着它达到目标数据。具体一点就是,你得给自己定个小计划:什么时间,多少费用,在什么样的标准以内,完成什么样的业绩。

正常的公司运作都会来个小目标,或者小片区进行试运行。每个集团公司每年开的新项目不知凡几,新项目的生存能力其实并不大!

BTW,乐高玩具每年至少十几个新项目!更不要提鹅厂了,游戏部和运营部,齐刷刷的新项目,齐刷刷的又割韭菜。嘘嘘嘘

当然也有非正常的创业者,每天就想着所谓独角兽,拼尽所有财产赌未来的。不容质否,也有成功的!极少!买个双色球,不也有人中特等咯。

试运行过程中,会发现产品设计的不足,就可以及时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改善。

当然,青苗法实际在运作过程中,真宗确实做过调整和监督。

历史盲*范老太太并不知道,能记得青苗法已经不错了。

青苗法这个项目在范老太太眼里,明显就是一个坐在办公室拍着脑袋想出来的方案。而且,还赶死赶活的催着,立刻马上,投入运作的项目。

属于标准的五星差评!

范老太太完全不知道范仲淹原来也提过改革这件事情,历史没读好的人,真不适合穿越。

还有那个什么十议,听上去蛮有针对性,是个叫李淑的官员提的。

而冗员、冗官,这个问题居然是欧阳修提出来的!!

好惊讶!

欧阳修不是忘情山水的大文学家么?

就好像范安告诉她说杨家将的佘太君是姓折,应该是折太君那么神奇。

果然如那句后世讲烂的名言一般。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范老太太掐着眉心。

有些头疼!

历史课上学的貌似跟实际很大不同。

历史课说,明朝才有了资本主义,然后被满清取代之后,就倒退了。

可实际上,北宋已经萌芽了。

私营作坊也是用雇工,据说官营的也又一部分是雇佣的。

可是给自己操作貌似风险太大。

宋朝女人地位也有,但是依旧有风险。得顶个小号才行。

理念最接近的范安,年纪太小。

家里几个儿子?

提起来都是泪!

老三胆子太小。

老四要当官。

老五是个书呆子。

老六和自己不亲近。

老七贪玩,发挥不稳定。

好头疼!

(*@*)

碎觉碎觉

--------

料想的半夜林员外赶来救场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不知道他是自大,还是自信。

天蒙蒙亮的时候,热闹的,却是不知从哪里赶来告状的人~群~。

值夜班的陈支婆打量了一下,大多数都是年纪比较大的男性。

也是,村庄之间的夜路并不是那么好走。

范老太太今早并没有出门锻炼身体,而是在后院带着大的小的,做简易广播体操。

没啥好闹心,该发愁的是包拯!

(●ˇ∀ˇ●)

范家日子照常过。

该读书的去读书,

该绣花的去绣花

当然,还有几个在研究木靴子。

范安好不容易抓住范老太太,当然在缠着问事情经过。

说完之后,范安深深的看着范老太太,满心敬仰的赞叹道,“老张同志,你真是个心机婊!”

“哈哈!难道你希望我是个傻白甜?没发烧吧?”

“求你,别想得太美了!就你这种老阿姨谁叫傻白甜呐。傻白甜是年轻貌美的那种好吧!你这条件,往美化了说也就是,傻大姐了!”

……

两人互相斗了会嘴。

范老太太起了头,谈起正事。

“我打算让你爹把你做的那个曲辕犁和耧车打个版,送去范仲淹那边,那两个适合北边多点。插秧机那个,我也打着你爹的名义,给包拯一起研究研究。”

范安嘟起了嘴,有点委屈,

“为啥不能说是我做的?不都说有神童这一说么?”

范老太太一乐,打趣道,

“你还神童?神经差不多!”

范安气了!

什么意思?

那可都是本大少爷做的!

范老太太敲了敲桌子,犯愁的跟他解释,

“他们这的神童都是文科生。你这种不算!你不如试试,用奥数能不能混个神童称号。但是,神童试不知道还有没有。要是没有的话,你就悲剧了!”

范安听完,一捂脑袋,低着头哀叹道,

“这可怎么办呐?那些个焉了乎了的,我背不来呀~”

😔

我也帮不到你呀,

我自己看着都晕乎

两人塌着肩,瘫坐在矮塌上,长吁短叹。

“老张,你说咱两是不是史上最没用的穿越人士?”

,,ԾㅂԾ,,

心里明白别说呀~

“你才五岁,能干啥?我这都40多的了,不也是在这里瞎折腾呢。”

唉~~x2

“你说别人穿越过来,还带个土豆玉米啥的,我们怎么什么都没有?”

呵呵!

我俩魂穿过来还要带土豆和玉米。

能高大上点不?

人家红楼梦贾宝玉手拿宝玉出生。

到你这里,

直接low到地上去了

左手玉米,右手土豆。嗷嗷的就被生下来了。

“吃的呀,其实又不缺。都种上占城稻了。两季!只是他们不会种。而且,以前我们那个农业项目的就说过,中国的芋头其实跟土豆效果差不多。”

范老太太无聊的用剪子,一边剪着指甲,一边说。

范安侧着头看了她一眼,懒洋洋的说,

“芋头啊~~好像村里是做菜用哦~~还有啥~~~”

有的东西多着呢。

你去美洲运过来呗。

橡胶树—无容置疑,呵呵。

红薯—呵呵+1

花生—呵呵+2

辣椒—呵呵+3

桉树—长得最快的,用来做纸。在澳洲。

木薯—工业淀粉,在巴西。

…………

这么一列,其实美洲才是宝地吧!

范老太太头都没抬,心说,实在不行就种棉花呗。多好!

“以前看个小说。说杜仲,又可以当药,又可以做橡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范老太太一下有兴趣了,貌似在《齐民要术》还是哪本药经上见过。好像是树来的,拿来种,得好几年之后,才能用。

“如果是药,问问下河村那个大夫,看下有没有新鲜的,试试呗。得想办法找本完整的《齐民要术》,那里面记得东西,是肯定有的。”

范安回头嫌弃的看了范老太太一眼,边想边说,

“我以前看人家穿越小说。种田的,都可以做成农庄。养鸡场,养猪场,然后那些粪又可以肥田。还可以做豆腐,罐头。贵的就做香皂和香水!”

说得比唱得好听。

规模化养殖,瘟疫谁会治?

罐头!你会密封?

香皂!那得有足够多的油呀。

香水?大家身上都挂着香囊呢!虽然是驱蚊的。

……

“我们要找一个合适的项目,可以用机械动力来规模化生产的。这样我们才能做大。赚钱!”

范老太太对于范安老是琢磨手工作坊很不解,工业化才是发展道路,干嘛老琢磨小作坊。

范安完全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依旧嘀咕着,

“所以,你就忽悠陈支婆和我娘他们去写书,卖文化么?好像搞的你会活字印刷一样。”

这破孩子!

真讨厌!

“宋朝的文化产业赚钱!“

范老太太实话实说。

宋朝这个文化氛围很好。

文学,八大家一半都在宋朝

画家,清明上河图,那个败家皇帝也是伟大的超A艺术品仿照师

瓷器,远销全球。

还有著名的勾栏,及勾栏小王子柳三变。

“我觉得是改改工具就好了。向他们城管在墙上刷字一样,盖一块字模板,然后改良好工具,不会雕的人也能挖出个样子来,周边村庄买卖,是没有大问题的。”

范老太太说了她的计划。

范安不干了:

“那搞得多low呀。”

“不low!不low,你搞个水利纺织机,配个织布机!”

范安小眼珠子一转,觉得可行,说:

“这东西,说不定我还真能弄出来,得给我买一个样板来试试。……对,还得给我个木匠!”

工业发展就是要集中制。

流水线那是基础的,最主要的是工具。也就是工厂经常说得模具。

如果没记错的话,不单大的冲压机,注塑机等,成型需要模具,流水线上经常用的手啤机,超声机,也是需要模具的。

模具才能规模化,标准化,快速的把东西生产出来。

“成!”

范老太太可高兴了,一口答应下来。

从远古的石器,到青铜,然后到春秋的铁器,生产工具的发展,好像就突然停下来,再也没有往前了。连装逼大件,马车,也就从单辕发展到了双辕而已。

到了汉朝,发展了船。

接下去,貌似汉民族只关心打仗工具,各种铠甲,各种刀,各种弩。火药都出来了。

对了,轿子这个东西真说不上好。

唐宋元明清,一直在改良,一小部分改好用了。还有一大部分既然就莫名就那个奇妙的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