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机理
- 郁培丽 石俊国
- 1718字
- 2020-06-25 06:09:37
1.5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方法
本书重点分析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研究文献,梳理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关系,研究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关系,指出消费者偏好内生视角下分析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机理的研究前沿,为分析颠覆性创新行为与消费者偏好互动关系、构建基于偏好内生视角的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机理理论模型奠定理论基础。
2. 逻辑推理研究方法
逻辑推理研究方法是根据现实材料和理论并按照逻辑思维的规律、规则形成概念、做出判断和进行推理的方法。本书基于知识管理、动态演化理论,将颠覆性创新行为与消费者偏好互动视为从知识创造、知识搜索、知识转移、知识积累与复制的过程加以分析,在现有关于颠覆性创新行为和消费者偏好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消费者偏好的异质性以及消费者偏好的内生变动,形成消费者偏好内生的理论认识,从知识整合、知识搜索和知识应用三个角度进一步对基于消费者偏好内生的颠覆性创新行为进行阐述,对知识整合能力和知识搜索速度影响产业组织演化的动力机制,消费者产品更换频率、消费者偏好分布结构、消费者认知能力影响产业组织演化的市场选择机制,颠覆性创新企业在不同创业期进行偏好培育、产品改进、战略业务单元建立等创新行为在产业组织演化中的适应性机制等三大机制进行理论推理,建立基于消费者偏好内生视角的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理论模型,揭示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的动力机制、市场选择机制和适应性机制。扩展研究进一步对不同技术体制和需求结构下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关系的内在逻辑进行推理,对探索式技术搜索和利用式技术搜索影响企业创新持续性和技术影响力进行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逻辑推理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经济因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相应的模型构建奠定基础。
3. 计算机仿真方法
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基于多主体的计算机仿真模型是描述这种复杂动态过程的重要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本书在消费者偏好内生的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基于消费者偏好内生视角的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仿真模型、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动力机制仿真模型、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市场选择机制仿真模型和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适应性行为仿真模型,分别揭示了消费者偏好内生作用机理、颠覆性创新企业知识整合能力和知识搜索速度在产业组织演化中的动力机制、消费者需求结构与消费者更换产品频率等需求因素在市场选择中的作用以及初创期和成长期适应性行为选择机理。
4. 历史友好模型分析方法
历史友好模型分析是目前演化经济学领域比较前沿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分析方法。本书基于中国手机产业组织演化历史,构建历史友好模型,引入技术体制与需求结构等外生因素,通过历史友好分析和历史差异化分析,考察技术专有性条件和技术机会等技术体制在产业组织演化中的作用,以及需求结构的调节作用。通过不同技术体制和需求结构条件下,产业组织演化结果的差异,进一步揭示颠覆性创新行为与消费者偏好互动关系在不同技术体制和需求结构环境下影响产业组织演化的作用效果,加深技术体制与需求结构在影响消费者偏好内生程度乃至产业组织演化中的理论认识。
5. 专利分析方法
基于消费者偏好内生的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的微观基础在于颠覆性创新企业围绕着消费者偏好不断地进行知识搜索和知识创造以提高企业的适应性水平。专利研究方法可以将企业的知识搜索特征和适应性水平进行很好的刻画。本书选取颠覆性创新代表性产业——全球电子交换机产业的专利引用数据,借助计算机编程,通过产业技术发展主路径分析方法,探索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技术轨迹,考察在不同技术发展时期的技术轨迹变动情况,进而对该产业发展中的颠覆性创新进行识别,并通过构建相关的指标,进一步考察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过程中,技术搜索属性与企业保持创新持续性和技术影响力的关系。一方面,在构建专利引用网络中,本书将不属于电子交换机行业领域的专利但又在电子交换机行业专利引用中起到连接作用的专利考虑进来,实现对探索式技术搜索的衡量;另一方面,相对于以往单纯使用专利数目加总的方法,通过主路径进行核心专利识别可以更好地展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专利,消除一些“垃圾”专利带来的噪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