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主要创新点

(1)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动态演化研究理论框架的提出。基于动态演化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分析颠覆性创新行为和消费者偏好的互动关系,将颠覆性创新行为与消费者偏好视为知识创造、知识搜索、知识转移、知识积累与复制的动态演化过程,分别从知识整合、知识搜索和知识应用三个方面对基于消费者偏好内生视角的颠覆性创新行为进行分析,从知识整合能力和知识搜索速度两个方面揭示产业组织演化动力机制,从消费者产品更换频率、消费者偏好分布特征和消费者学习能力等需求因素考察产业组织演化市场选择机制,从颠覆性创新企业分别在初创期和成长期基于消费者偏好所采取的偏好培育、产品改进和业务单元建立等创新行为及其绩效关系考察产业组织演化适应性机制,提出基于消费者偏好内生视角的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机理理论框架。

(2)消费者偏好内生视角的引入。现有研究大多基于消费者偏好外生给定的情况下展开研究,忽略了企业行为与消费者偏好之间的互动关系。企业创新行为、创新战略日趋满足、迎合消费者偏好,甚至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消费者偏好内生于企业创新行为,即消费者偏好随着企业创新行为而改变,企业行为与消费者偏好的互动已经成为驱动产业组织演化的动力源。与原有消费者偏好外生给定的静态分析相比,消费者偏好内生视角的引入可以系统揭示颠覆性创新导致的产业组织动态演化规律,尤其是产业组织演化作用机制,使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研究更具理论解释力。

(3)“历史友好”的演化经济学分析方法。“历史友好”的演化经济学分析方法是由Malerba等(1999)提出的,用于研究影响产业发展、技术进步与制度变革的因素和机制,其特点是将产业发展中的历史事件作为揭示经济系统和经济因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与发展的基础。本书以中国手机产业组织演化的历史为例,构建“历史友好模型”,通过历史友好分析和历史差异化分析,揭示技术体制和需求结构的异质性在颠覆性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中的作用机制,为考察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转型国家与发达国家技术体制异质性对产业组织演化影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