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体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
- 田鹏
- 1765字
- 2021-04-04 09:52:30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社会语言学为核心,涉及民族学、政治学等学科,属跨学科研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实地考察及访谈。具体为:
(1)深入、系统研究相关文献,主要包括:欧盟相关条约、法案、决议、报告、调查及统计数据,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报刊及媒体的相关报道,等等。
(2)2007年5月至10月,本书作者赴荷兰莱顿大学进行相关研究,期间曾就欧盟语言政策及欧洲集体认同等议题与莱顿大学多位教授进行访谈与交流,并前往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实地考察了欧盟多语总司、口译及笔译部并同相关负责人就欧盟机构多语体系的实施、欧盟语言政策的演变及其在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等议题进行访谈与交流。上述访谈与交流对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重点启发很大。
(3)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2014年1月至2月,本书作者曾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访学,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西欧研究中心,俄罗斯、东欧与中亚研究中心以及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等为本研究提供了支持,完成了本书的最终修改。
1.3.2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具体思路
首先简要回顾欧洲一体化进程及在这一进程中所反映出的集体认同问题,对目前欧洲集体认同的研究现状做简要分析,归纳目前针对欧盟语言政策研究的特点及不足之处,说明从集体认同角度分析欧盟语言政策的必要性。随后,梳理、归纳语言及认同的相互关系,包括语言与民族认同、语言与国家认同的发展变化,全球化时代语言与国家认同关系的特点,以及近代以来语言政策相关领域(主要指与语言地位规划相关的民族语言地位规划)的主要观点,为系统分析欧盟语言政策确立了理论框架及基础。
本书将对欧盟政体的特征进行分析,以主权国家语言政策的基本内容为依据,试图确定欧盟语言政策的主要内容,将欧盟语言地位规划及其实施、欧盟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政策、欧洲联盟东扩对候选国语言政策的影响以及欧盟的语言教育政策等确定为欧盟语言政策的基本内容,并从欧洲集体认同形成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联系历史和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对比研究。
(2)主要研究内容
依据以上研究思路,本书共分为8章,可分为研究背景、研究基础、研究主体、研究结论。
研究背景:第1章简要归纳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历史节点,分析、概括了欧洲集体认同这一概念的内涵并总结了目前学术界研究分析欧洲集体认同的主要视角,说明从集体认同角度分析欧盟语言政策的必要性,并对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做了介绍,随后对本书外文文献的参考引用、若干用语的翻译进行了说明,并界定了若干术语。
研究基础:包括第2、3章。第2章分析了语言政策与认同的相互关系,着重从语言与民族及国家认同、全球化时代语言与国家认同的特点等进行了分析,随后从语言人权的角度,归纳、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以及当代西方民族语言观,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确定了当代国家语言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其认同特征。第3章通过分析欧洲联盟的超国家性质,并参照国家语言政策的主要领域分析确定了欧盟语言政策的主要内容。
研究主体:包括第4—7章。分别从集体认同的角度分析了欧盟语言政策的主要方面。第4章分析了欧盟语言地位规划及其实施,梳理了欧盟语言地位规划的法律框架,并考察了欧盟官方语言平等政策的具体实施。随后对比分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之初及之后语言政策的变化,说明欧盟官方语言平等政策对欧洲集体认同的重要作用。第4章还分析了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欧盟官方语言平等政策面临的挑战,即共同体机构在多语机制中对若干“大语言”的青睐。第5章分析了欧盟地区性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政策,并着重从欧盟成员国中的少数民族现状及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来说明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保护对于增进欧洲集体认同的意义。第6章主要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为例分析并评估了欧盟东扩对候选国语言政策的影响以及对欧盟集体形成的强化作用。第7章分析欧盟外语教育政策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并从机构设置、重要行动计划、语言相关调查及测试等三个方面梳理归纳了欧盟推进其外语教育政策的努力,并对这一努力做了评估。
研究结论:包括第8章。简要总结了研究成果,说明了欧盟语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国家语言政策建设的特征,对欧洲集体认同有一定的促进和强化作用。随后简要分析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及创新之处并对本研究的局限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做了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