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紫宸殿舌战群丑《一》

紫宸殿内,群臣正交头接耳地等待着宋真宗上朝。

仔细看,这宋朝紫宸殿与历代的金銮殿不一样!历朝历代的金銮殿都是一文一武、分两列而立。而宋真宗这一朝却是左右两班都是文臣!

站立左侧的是以中书房宰执王钦若为首的二品以上重臣:如都虞候陈宽、左仆射张廷中、右仆射林东勤、以及各部尚书、、、、,囊括了大宋中枢政务机构的主管大臣。右侧是以枢密院使王应之为首的在京监察机构:参政知事赵青淘、翰林院大学士陈高、御前骑都尉刘尔抗、通议大夫郑宝洪、、、、还没正式交接的应天府尹马元芳也在其中。

宋真宗一心向佛,观其一生采取的都是扬文抑武国策,可怜整个紫宸殿近两百位大臣中,才区区二十来个武将!站在不起眼的右侧最后不起眼的角落!用后世的网络用语就是每次金銮殿朝会,武将只是来凑人头打打酱油!

前天皇上过寿才早朝,今天又来!依照这三年皇上的早朝频率,这可是极不寻常的事。除了王钦若、王应之及其一班党羽略有知情,其它一众大臣议论纷纷,相互打探、都在猜测将要发生的情况,整个紫宸殿就如市侩菜场一般唧唧喳喳、吵吵嚷嚷,说啥都有!

没见太监李德伦报唱皇上驾到,却见龙椅左后方的明黄帐幔打开了!群臣渐渐安静了下来,个个瞪大眼睛地望着慢慢走出来的寿春郡王赵祯,后面居然跟着两个扈从!刚刚安静下来的紫宸殿瞬时又嘘嘘声四起:“这不是寿春郡王赵受益么!入京给皇上拜完寿他不是应该回自己的封地延庆府么?跑来紫宸殿作甚?上朝居然还带着扈从?”

王钦若与对面的王应之相对而视:“今日早朝果然是为了册封这小野种!”

赵祯领着张小凡与马成战也不与众人搭话,三人就这么直刺刺地杵在紫宸殿正前方、左右两班大臣的中间!

众大臣心中就是有太多的疑惑也不敢贸然发难:人家是当今皇帝的亲生儿子!来到自家紫宸殿似乎也没有啥不妥,既然郡王是从幔帐后走出来!肯定是得到了皇帝首肯,不然为什么内务府大总管李德伦会一声不吭?再说了就是有疑问也轮不到自己,前面的宰执王大人都没发话呢!

郡王赵祯虽无实权官职,但他的特殊身份摆在那里!大殿里群臣还是继续他们的交头接耳,但是声音小了很多:自己不小心说了什么不合时宜的话语,传到这赵祯耳朵里可不是什么好事!也有一些官场游鱼从王钦若以及王应之铁青的脸上,看出了一丝不寻常的意味!心中一紧:今日这朝会只怕会起事端!

“皇上驾到,”

李德伦尖细的鸭公般嗓门大声报唱,嘈杂的紫宸殿瞬间鸦雀无声。

老态龙钟的宋真宗在两名宫内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坐上龙椅宝座。

“吾皇万岁万万岁”张小凡随着众人有样学样地跪拜皇帝。

“众爱卿平身。”

宋真宗吃力地注视着大殿众人,打量着自己坐了近二十年的龙椅宝座。众臣谢恩起身,垂首站立半响也不见皇上发话!群臣心里纳闷:今儿个皇上这是怎么了?

“朕因体弱气虚,已太久未理朝会,今日上朝别无他事,就是为了册封寿春郡王为太子!众爱卿清楚:自景德六年废除太子之后,我朝一直无储君,这可是国之大忌!特别是朕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国久无储君,势必会引起居心叵测之徒造谣生事!继而引发朝野动荡!众爱卿以为如何?”

或许是很久没有说过这么长的话,宋真宗说完就闭上双眼不再看众臣一眼。

众臣正在消化皇上的话呢!马元芳率先出班奏到:“臣马元芳恭贺皇上重立太子,臣以为,正如皇上所言,一国久无储君确是国之大忌!圣上龙体欠安、久不能亲政,时间久了,就会给那些别有用心的馋臣奸相所利用,欺君罔上、狐假虎威、暴敛横财。”

静、出奇地安静,静得只能听到呼吸声。

马元芳奏完退回群臣班中,宋真宗照样没开口说话,自顾坐龙椅上闭目养神。

群臣个个听得是心惊胆战!但都没在脸上显露出太多的表情,其实心里已经炸开了锅:这已经就是指名道姓地指责王钦若了!难怪今日上朝就感觉气氛诡异?还真是有大事发生 。

同样的,王钦若与王应之心里也是万分诧异:“今儿个这马元芳是不是吃错药了?或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谁给他的底气?”

虽然殿内近两百位大臣都知道马元芳就是指责他王钦若,但老狐狸早已成精,自然不会对号入座。

王钦若轻轻地咳嗽了一下。

即刻身后就有人跳出来:“禀报皇上,臣宁宣城对马大人所言不以为然,依马大人所言:圣上龙体欠安,我们臣子遵照皇上旨意为皇上处理政务、排忧解难,全都是为了自私自利么?马大人公然在这金銮殿上、皇上跟前挑拨是非,下官请教马大人到底是何居心?”

这跳出来的宁宣城为吏部尚书,官居二品,主管朝廷命官考核。

宁宣城一番话说完,带动了其它的王钦若一众党羽的附和:“就是,就是,我们做臣子的兢兢业业为圣上办事,竟然被这姓马的说成了奸相谗臣?居心叵测,居心叵测啊!这、这、这还有王法么?”

老奸巨猾的王钦若与王应之,作为当朝首辅大臣既没有抬头附和,也没有出声训斥,甚至连头也没有动一下,依旧垂首肃立。

此时的王钦若心里急速地预设一切的可能,他在等,他在等皇上最后的表态。虽然皇上已经提出来要立赵祯为太子,但如果当朝众臣一心决绝反对,皇上也是没办法,还是得收回旨意,另立他人为太子。

在宰执任上经过近三年的经营,自己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权势滔天也不为过!此刻的紫宸殿里近两百位大臣里面,有近六成已经被他拉入伙,或是受他提拔上位、或是手头有别人贪赃枉法的把柄、或是自己家族亲戚、连襟。只要在今日的朝会上,以众臣之口劝阻皇上收回旨意,他王钦若就能继续做他的宰执,继续他的荣华富贵。

如果劝阻失败、赵祯上位之后肯定会对他百般刁难、甚至有杀身之祸!当年狸猫换太子的事历历在目!就算是赵祯放过自己,他的生母、现在的李妃也必定会报仇雪恨、一雪前耻!

众臣见皇上还是端坐龙椅一动不动,既没有劝阻,也没有责罚!一时之间紫宸殿里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地吵吵嚷嚷,一些稍稍正直点的大臣佩服马元芳的勇气,旁敲侧击地为他争辩。而更多的则是对马元芳的口诛笔伐!

与王钦若、王应之并排站立在前排的张小凡环顾一圈,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他转身走向已经归班的宁宣城:“宁大人?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