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中医诊疗设备与临床应用
- 王富春主编
- 1609字
- 2025-02-17 20:35:30
三、多功能电疗综合治疗仪
中医针灸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精髓,其功效近年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临床验证。电针是传统针刺与电刺激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已经成为针灸临床常用的治疗设备。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是通过直流或脉冲直流电,把药物经皮肤、黏膜或伤口导入人体内,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干扰电疗法是通过把2组或3组在某中心频率范围内的电流施加于人体,在人体内叠加产生干扰场的疗法(图2-3)。

图2-3 多功能电疗综合治疗仪
【仪器原理】
电流对机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改变组织细胞和体液内离子的比例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引起体内某些物质(如蛋白质、水等)的分子结构变化,影响各种酶的活性,调节物质代谢,使体内产生生物学高活性物质,增强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改变生物膜、血管、皮肤、黏膜和其他组织的通透性,引起组织温度改变,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加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等。
物理因素的共性治疗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消除,提高机体或某些系统、器官的功能水平,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提高局部或全身的抵抗力,镇痛作用,消炎、消肿作用,缓解痉挛,脱敏或致敏作用,加强机体的适应功能,加强药物向组织器官内透入等。
【操作方法】
1.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施治部位,冬季应注意保暖。确认输出旋钮归于“0”位,开启电源。
2.选好电极、衬垫,将衬垫用水浸湿,然后确定电疗方法,金属板不可直接接触皮肤。
3.缓慢增加电流,至患者最大耐受量为止。
4.治疗中根据患者适应程度,可逐渐增减电流强度,至患者耐受量。
5.治疗完毕,缓慢将电流降至0,关闭电源,取下电极板,整理设备,摆放整齐,擦拭干净,备用。
【临床应用】
1.适应证
(1)低频电疗法: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包括头痛、神经痛、关节痛、术后疼痛、癌性疼痛等;改善外周血液循环;促进渗出物吸收;锻炼骨骼肌,常用于治疗较表浅的神经痛(如枕大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症、网球肘、狭窄性腱鞘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低频电疗法的应用频率在50~100Hz之间。
(2)中频电疗法:
常用于治疗各种软组织损伤、肩周炎、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失用性肌萎缩、胃下垂等;锻炼失神经肌肉;软化瘢痕和松解粘连,临床常用于各类瘢痕、肠粘连、声带小结等的治疗。中频电疗法的应用频率为1 000~100 000Hz。
(3)高频电疗法:
常用于治疗全身各系统、器官的炎症,对急性、亚急性炎症效果较好,特别是对化脓性炎症疗效显著;也可用于各种创伤、创口及溃疡;对急性、亚急性肾小球肾炎及急性肾衰竭引起的少尿、无尿疗效显著;用于血管、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疾病,如高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病等;疼痛性疾病,如神经痛、肌痛等。高频电疗法的应用频率>100 000Hz。
2.应用举例
(1)疼痛:
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施治部位,冬季应注意保暖。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5次为一个疗程,每次20~30分钟,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
(2)胃下垂:
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及小腿。取穴:以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头部取百会、腹部取中脘、上脘、双侧天枢、关元、气海、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也可采取中药离子导入或灸疗法。中频电疗法的应用频率为1 000~100 000Hz。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每次30~50分钟,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
(3)创口:
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施治部位,冬季应注意保暖。需要注意的是,衬垫不要直接接触伤口,衬垫的位置根据伤口破溃的大小及程度而定。5次为一个疗程,每次15~20分钟,治疗至创口愈合。
【注意事项】
1.治疗前应检查机器、电极、衬垫、导线是否完好,是否能正常运转。
2.电极板应均匀接触皮肤。
3.两电极间无电阻时不可相接触,以防短路。
4.对烧伤瘢痕,电极板可放在瘢痕两侧。
5.如治疗部位有皮肤破损,应避开或处理后进行治疗。
6.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有的感觉,如出现灼痛等不适情况,要及时告知工作人员,立即减小电流或停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