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中医诊疗设备与临床应用
- 王富春主编
- 2495字
- 2025-02-17 20:35:30
六、经络导平治疗仪
经络导平治疗技术与方法萌发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其机理源于中医经络腧穴学,渗入现代人体生物电学的相对平衡理论,通过测试经络生物电流的失衡度和虚实度,探知脏腑的微观变化,从而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系列直观的科学依据。经络测平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疼痛之所以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其关键在于高电压、低电流、超低频率的导向性脉冲电,对病理经络的高能量疏导,既消除了病理脏腑细胞内自由基的集聚,同时有效补偿其代谢功能、增加其活力,平衡阴阳,还其固本之能。经络导平的生物电相对平衡理论,与中医的“阴平阳秘”、西医的“内分泌调衡”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经络导平治疗技术的开展与推广,为中医针灸、推拿、导引拓展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全国三千多所医疗单位二十余年的的临床疗效证实了该项诊疗技术为祖国传统医学注入了生命力(图2-6)。

图2-6 经络导平治疗仪
【仪器原理】
1.基本原理
直流脉冲电对人体具有电离、电解、电泳、电渗等作用,体内的微量蛋白质变性分解引起释放组胺、血管活性肽等物质,使内皮细胞间隙加宽,血管通透性增加。由于电泳、电渗的结果,在阴极下,组织水分增多,蛋白质颗粒分散,密度降低,使细胞膜变疏松,通透性增高,血液黏度降低,血液循环加快。在直流脉冲电的作用下,人体产生脑啡肽等物质,具有强烈的镇痛作用。此外,直流脉冲电具有兴奋作用,能提高神经肌肉的紧张度。利用阳极的脱水作用,消除组织炎症水肿。同时能进行药物离子导入治疗。
2.中医原理
直流脉冲电具有疏导经络、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可采用与传统针灸治疗相同的配穴方法,但不同之处在于不用针、无创伤、无痛苦。直流脉冲电的单向性具有定向疏导经络的作用,超强的电压(峰峰值3 000Vp-p),远远超过针灸的刺激量,疗效大幅提高,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对人体病理经络中的生物电流进行强制性疏导,使经络的电子运动恢复平衡状态。独特的自增设计,克服了人体的惰性,始终保持对人体的超强刺激量。
3.作用方法
主要包括2种。
(1)针灸导平:
利用导电片代替针刺,使用2.5Hz慢频进行静态定点穴位治疗。
(2)推拿导平:
用导电推拿手套代替人手进行生物电子推拿,进行动态定面治疗。
【操作方法】
1.打开电源开关,电源灯亮。LED数码分别显示定时时间、频率、强度。
2.设置治疗时间与治疗频率。
开机默认定时时间为3分钟。按“定时”键,步长1分钟,按住按键,步长5分钟。开始治疗后倒数。
按动“频率”键,在2.5Hz/10Hz/60Hz间切换,其中10Hz是10Hz/2.5Hz交替,一般导平针灸常用2.5Hz,导平推拿及输气用10Hz。
调节强度,控制治疗仪总输出脉冲电压。开机时,强度显示为“000”,仪器无输出。按“强度调节”键,使强度显示数值增加,输出强度(脉冲电压)相应增加。短按该键,强度增加,步长1级(显示1个字);长按该键,强度增(减)步长为5级(显示5个字)。一旦治疗仪开始工作,定时器同时开始倒数计时并锁闭定时预选。开始治疗时,调节强度患者最大耐受量的80%,再按“自增”键,调节各穴位之间的平衡。
3.按“极性”键控制脉冲正负极,极性在左、右、自动三种状态中循环,左或右指示灯亮时,提示该侧为正极,自动状态时,“极性”键上方“自动”灯亮,治疗仪处于自动换极状态。
4.将输出导线插入治疗仪输出端口内,输出端口分为主穴(负极,黑框内)和配穴(正极,红框内),一般主穴接病灶处,配穴按远端配穴,根据病情,主穴取1个,配穴取2个以上。
5.针灸导平
(1)单针插入吸水电极插孔内。
(2)带套插头插入仪器输出插孔内。
6.推拿导平
(1)插头插入仪器主穴插孔内。
(2)戴一次性绝缘手套。
(3)戴推拿手套。
(4)打开治疗仪,调节输出大小。
(5)在病灶处推、拿、揉、压、捏。
【临床应用】
适用于小儿脑性瘫痪、中风后遗症、面瘫、老年性脑萎缩、失眠;颈椎病、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及多种痛症;高血压、脉管炎、脑供血不足;慢性支气管炎、鼻炎、感冒;阳痿、遗精、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痛经;减肥。
1.面瘫
患者取仰卧位,打开电源开关,选取穴位(患侧攒竹、鱼腰、阳白、丝竹空、太阳、四白、颧髎、地仓、颊车、水沟、承浆,耳后疼痛加翳风、双侧合谷)固定电极,设置治疗时间为30分钟,频率2.5Hz,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缓慢加量,再按“自增”键,调节各穴位之间的平衡。10次为一个疗程,该疾病发展周期为1个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时间。
2.脑供血不足
患者取仰卧位,打开电源开关,选取头部穴位固定电极,设置治疗时间为30分钟,使用10Hz快频进行生物电异体传输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
3.减肥
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施治部位。插头插入治疗仪主穴插孔内。戴一次性绝缘手套和推拿手套。打开治疗仪,调节输出大小。在病灶处(以脂肪堆积局部为主,选取中脘、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等穴)推、拿、揉、压、捏。治疗时间为30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10次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
4.颈椎病
患者取坐位,暴露施治部位。插头插入治疗仪主穴插孔内。戴一次性绝缘手套和推拿手套。打开治疗仪,调节输出大小。在病灶处推、拿、揉、压、捏。常用穴位有阿是穴、大椎、肩井、肩贞、天宗、手五里、手三里、曲池、列缺、外关、合谷等,痛点明确时,可先选择阿是穴,逐个治疗,痛点痛感减轻后,可循经选穴。治疗时间为30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5次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
【注意事项】
1.在严格遵循操作程序的前提下,约有0.01%~0.02%的患者出现晕针样神经性休克现象,一般停止治疗静歇片刻、饮用适量温水即可恢复正常,通常不影响以后的治疗。
2.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不宜采用导平方法治疗;对一般心脏病患者,忌取心前区腧穴。
3.对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骨折初期及化脓急性期,局部禁止取穴。
4.高度近视或有视网膜脱离风险者禁在头部取穴。
5.对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无明显活动性出血者,局部可选作主穴;急性期不宜在损伤局部肌肉上取穴,可按对应配穴法远端取穴。
6.对极度虚衰者,宜用补法,但刺激不宜过强。
7.慢性病患者一般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每次30~60分钟,20次为一个疗程。若间断治疗,疗效会明显下降,某些疑难病症需坚持治疗数疗程。
8.急性病患者可每天治疗1~2次,每次30~60分钟。
9.慎用于皮肤破损处,应及时更换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