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导平治疗仪

导平治疗仪是根据中医经络和阴阳学说,结合现代生物电子运动平衡理论,利用最新的电子技术研制成功的高科技中医现代化治疗设备。

“导平”是由谢氏兄弟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以后逐渐被人们认识、接受和运用。“导平”原是“生物电子激导平衡疗法”的简称,是使用数千伏超高电压的脉冲电流,直接对机体中运行的生物电进行激励导活,从而达到通调经脉、平衡阴阳、治愈疾病的目的。谢氏经络导平疗法自发明创造以来,在30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理论指导、科学诊断和有效治疗三位一体的导平医疗体系(图2-5)。

【仪器原理】

1.工作原理

导平治疗是一种现代医疗方法的简称,其全称是“生物电子激导平衡疗法”,利用严格受控的超高压电脉冲,代替针灸、推拿等机械能刺激作用于人体经穴,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用20种特创的平衡疗法,对相关经穴分别激活导通,形成超强电流回路,促使机体病理经络的生物电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化,从而使一些疑难病症和顽固性常见病痊愈或好转。

图2-5 导平治疗仪

2.中医学原理

导平治疗仪根据中医平衡阴阳的原则,将针灸、推拿和理疗三者治疗原理相结合,起到较好的止痛效果。人体各种外患内疾,无不与经络气血失于畅通有关,故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而治愈疾病。导平治疗仪利用低频高压电代替毫针的机械刺激,通过刺激腧穴,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

3.西医学原理

穴位刺激可对机体多系统和多功能同时产生影响,是一种综合的整体调节,使机体阴阳气血在整体水平上达到平衡。导平治疗仪通过刺激使神经末梢冲动加强,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酶的活性及核糖核酸的合成,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消除或减轻炎症和水肿,激活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消除致痛类物质,故止痛疗效确切。另外,对穴位的刺激可使神经末梢释放化学介质(如缓激肽、5-羟色胺、乙酰胆碱等),免疫物质增多,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目的。

【操作方法】

1.选定治疗穴位。

2.连接湿导电棉球在选定的穴位上,用扎带将导电棉球扎紧固定。

3.调整各项参数,连接电源开始治疗。

【临床应用】

1.使用功能

(1)导平针灸:

用导电电极代替针刺,采用2.5Hz或60Hz频率,对有关经穴通电治疗。适用于常见病及多种疑难病症。

(2)导平推拿:

用导平推拿器代替手工推拿,采用10Hz频率,通电动态定面治疗。针对一些病灶面积较大或活动游移不定,而导平针灸定点治疗无效的病例,以及满足增长萎缩肌肉、消除挛缩瘢痕、纠正机体畸形和减肥、美容等特殊治疗目的。

2.适应证

(1)神经系统疾病:

小儿脑性瘫痪、偏瘫、截瘫、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面瘫、臂丛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胫腓神经损伤)、脑发育不良、神经发育迟滞、语言发育迟缓、小儿多动症、失眠等。

(2)运动系统疾病:

颈椎病、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及多种疼痛等。

(3)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腹泻、便秘等。

3.应用举例

(1)带状疱疹:

以患侧太冲、阳陵泉为主穴;肝胆湿热配蠡沟、昆仑,脾虚湿滞配三阴交、足三里、血海。患者取侧卧位,先将电极棉垫用清水浸湿,用束带绑缚于患侧所取穴位,以电极棉垫不脱落、患者不觉紧束感为宜。输出用脉冲电,频率为10Hz,以局部出现麻胀、震动感为度,能沿经络走行传导者效果更佳。每隔3分钟自动增加输出功率至原量的1倍,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产后尿潴留:

向产妇解释说明操作的优点、功效,消除紧张心理,取得其配合。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皮肤,用扎带将导电电极片固定在所选穴位上,使其与皮肤紧密接触,专用导线插入仪器输出孔内,另一端按主穴、配穴分别连接仪器输出端口及电极片孔,原则上主穴接治疗机左侧的负极,配穴接右侧的正极。主穴取脾俞、肾俞、三焦俞、膀胱俞、中极、关元,配穴取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气海、大巨、水道。接通电源,选用频率10Hz,由低到高逐渐增大电流刺激强度,以腹内有热力渗透、抽动感及患者能耐受为度。为平衡各穴,根据个体差异,分别调整各穴位脉冲电压强度,原则上负极必须大于正极,若感觉正极大于负极时,增加配穴以达到平衡,可选曲骨、秩边等。每次20~30分钟,每日2次,至患者能自主排尿时停止治疗。

(3)面神经麻痹:

设定治疗电流强度、电量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在患侧面部采用频率为10Hz的电流先行导推治疗20分钟,其电极为负极,配穴取合谷(双)、曲池(双),配穴电极为正极,采用直径为1cm的湿棉垫。导推结束后,取患侧太阳、下关,采用频率为2.5Hz的电流进行导平治疗20分钟,其电极为负极,采用直径为0.5~1cm的湿棉垫,配穴不变,每日1次,每周6次,12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日。

(4)颈椎病:

先用导推器在疼痛部位导推10~15分钟,采用 、揉、移、压的方法,使用10Hz频率进行动态定面治疗,准确找出痛点,即阿是穴,将选定的穴位用扎带缚紧,与导平治疗仪输出脉冲的一个极性端连接,治疗穴接负极,配穴接正极,调整导平治疗仪强度为02,频率为2Hz,时间为20~30分钟,对穴位通电定点治疗。调整输出量,直至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限度,一般为30~60级。在治疗过程中可选择自增功能,每24秒增加一级输出量,最大可增至99级,最后5~10分钟选择60Hz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5)过敏性鼻炎:

主穴为肺俞,配穴为大椎、脾俞(双)或肾俞(双),兼肾虚者配肾俞(双),兼脾虚者配脾俞(双)。将电极片紧贴在穴位上,电极插头分极性插入导平治疗仪输出插孔,主穴电极插入负极孔,配穴电极插入正极孔,通电后调节各经穴分调,然后逐渐增加输出刺激量,保持最大耐受量刺激。每次调节平衡后持续通电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3日。

(6)小儿遗尿:

在一般行为治疗(即睡前控制饮水,按时睡眠及进行膀胱功能锻炼)和心理治疗(主要是教育和鼓励患儿,建立克服遗尿的信心和勇气,消除紧张、恐惧、自卑情绪)的基础上加用导平治疗仪治疗。按照中医理论选穴,通过辨经测平后,辨证求因,分型取穴。若属肾阳不足,膀胱气化无权而遗尿,则主穴取足太阳膀胱经之肾俞穴(双);若属素体虚弱,下元虚寒,闭藏失职而遗尿,则主穴取任脉之关元穴。配穴一般取三阴交(双)、足三里(双)。治疗频率根据患儿肢体反应强度选择2.5Hz或10Hz,刺激强度以患儿能耐受为度,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7)抽动症:

根据病情、部位选定治疗穴位,连接湿导电棉球在选定的穴位上,用扎带将导电棉球扎紧固定,调整各项参数,以患儿能耐受为度。注意配合心理干预,抽动症患儿心理较其他同龄儿童敏感,避免埋怨责怪,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加强心理支持,鼓励其融入同龄人中。

【注意事项】

1.在严格遵循操作程序的前提下,约有0.01%~0.02%的患者出现晕针样神经性休克现象,一般停止治疗静歇片刻、饮用适量温水即可恢复正常,通常不影响以后的治疗。

2.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不宜采用导平方法治疗;对一般心脏病患者,忌取心前区腧穴。

3.对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骨折初期及化脓急性期,局部禁止取穴。

4.高度近视或有视网膜脱离风险者禁在头部取穴。

5.对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无明显活动性出血者,局部可选作主穴;急性期不宜在损伤局部肌肉上取穴,可按对应配穴法远端取穴。

6.对极度虚衰者,宜用补法,但刺激不宜过强。

7.慢性病患者一般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每次30~60分钟,20次为一个疗程。若间断治疗,疗效会明显下降,某些疑难病症需坚持治疗数疗程。

8.急性病患者可每天治疗1~2次,每次30~60分钟。

9.慎用于皮肤破损处,应及时更换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