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稿费
- 重生1985从家教开始
- 饭口
- 2088字
- 2022-10-03 17:12:42
李悦的信写了3000多字。他让杜晨转交给蒋婕。没想到,杜晨很不满意,气呼呼地盯着他。
“哥哥,你从来没有配合过我,更不用说很好的配合了。我让你写检讨,没让你写信,懂吗?你只需要对她稍微好一点点,就可以了,没必要那么好……这封信我不给蒋婕。你是不是喜欢她?”
“没有。”
“你是我们家的人,不许你喜欢她。”
“你管得着吗。”
杜晨一股怒火冲向脑门,再也忍耐不住,抓住李悦的手腕,在他手背上狠狠咬了一口,留下了一排整齐的椭圆形牙印。
李悦手背剧痛,怒道:“你属狗的?”
“怎么着吧!”
李悦不跟她一般见识,准备回家,不过,要跟杜文衡请个假。
7月7号是星期天,大哥要高考了,李悦想全程陪着,所以下周一、二的课就不上了,周末再补上。
杜文衡呵呵笑道:“这个自然,高考是天大的事,你好好陪家人。这几天就让她俩自学。”
李悦揉着手背的牙印,微笑看他,也不说话。
“什么事?”
“钱……”卫淑兰提醒道。
“哦!对,你等着。”杜文衡给了本周2节课的学费120元,预支了下周的300元,一共420块钱。
李悦算上兜里的钱,共有744元。
半夜1点,他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忽然听见脚步响。大哥李然走出房间,打开房门,无声无息地出去了。
大半夜的。
大杂院正在沉睡,李悦悄悄跟在后面。这两天,他怕影响李然,一句话都不敢说。黑暗中,一个红色的小点微微闪烁,是一根点燃的香烟。
我靠,你居然会抽烟……居然有钱买烟。
妈妈有点偏心。
李然走到一个僻静的墙角,蹲在地上,小声地哭。
深夜的天空晴朗无云,能看见漫天星群。星空深邃、无际,缓慢地旋转。李悦默默听着,心中一片悲凉。
哭吧。
压力这么大,发泄一下也好。
李悦想,对李然来说,高考是谜底最终揭开的时刻。他尽管痛苦不甘,也最终会向命运屈服,而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也可能在尘埃中轰然崩塌。
现实太坚硬,也太具体了。
在很多年以后,李然回忆起这段复读的岁月,不会再激起任何波动,或许只是平淡地笑着说,这是命。
教父也说,一个人只有一个命运。
假如提前3个月穿越,李悦有把握让大哥考上大学。但现在,他只能孤注一掷。
输了就输了。无所谓,再来一盘。
李然才19岁,有的是筹码。
李悦等他回到家,敲门说:“哥,我睡不着。你陪我走走。”
兄弟俩走出大杂院,在深夜的胡同里散步。
“咱爸是1983年1月死的。有一天下大雪,白茫茫的一片,李盈的小手长了冻疮,在医院楼道里哆嗦……咱爸躺在病床上,叫咱们都过去,说,你们仨必须考上大学。你记得吧?”
“嗯。”
“为什么不念中专?中专18岁就能挣钱,待遇和本科生差不多……你想想。第一,咱爸他老人家,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眼光非常厉害,看得比任何人都远。第二,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非常清醒。第三不用说,他很爱咱们,只是苦了妈。”
李然想起那个冬天,早已满眼泪水。
“我不想考了。”
“嗯?”
李然掏出一根没有过滤嘴的香烟,划了根火柴,凝视着跳动的火光道:“我考不上。太难了。”
“难才有意义。活着就是折磨。不过,你身上有巨大的潜力……”
李悦变身心理咨询师,掰开揉碎讲了一堆,嗓子都说哑了。凌晨4点多,天亮了,两人才回去睡觉。
李然的心情畅快了很多。
早晨9点,凯特像往常一样去使馆上班。高级职员温斯顿·卡特站在传真机前,看着一大叠传真纸,陷入了沉思。
传真的格式和邮件差不多,抬头是发件栏:《纽约客》编辑部。威廉·肖恩,头衔是编辑。
威廉·肖恩……好吧。
“温斯顿,这是我的!”凯特道。
她有点吃惊,没想到《纽约客》的效率这么高,第二天就有回音了。她以前投稿,回复最快的,都要等1、2个月。
《纽约客》杂志这么有良心?
“这有一堆传真,都是你的?”
“我看看。”
凯特先看最后一张,是3小时前发的,纽约时间下午6点,说:“请使馆的凯特·格林利夫小姐尽快联系我。请以此为准。”
倒数第二张,下午5点,只有一句话:“没人值夜班?”
倒数第三张,下午4点,道:“本刊编辑决定采用《暴风雨》,稿费金额请作者自行决定,但不宜低于5000美元。请以此为准。”
凯特大吃一惊。
李悦的《暴风雨》长诗,《纽约客》居然第二天就买了?
杂志有明确的稿费标准,为什么要让作者开价?
一首诗而已,5000美元?哪有那么高的稿费。
够买一辆汽车的了。
看不懂。
凯特连忙翻过来,从头开始看。
第一张,纽约时间上午9点,是一封退稿信,“亲爱的作者”云云。
第二张,下午1点35分,说:“本刊撤回原退稿信,稿件正在审阅。请以此为准。”
第三张,下午1点40分,道:“本刊编辑决定采用《暴风雨》,请以此为准。”
凯特发现,第二、第三张传真之间,时间只隔了5分钟。
还有4张传真,内容都一样,只是稿费的金额不同。
第一次是540美元。
第二次是1800美元。
第三次是2500美元。
第四次是2500美元,外加2000美元的津贴,合计4500美元。
凯特明白,长诗《暴风雨》共有180行,前两次是按行数定价的。
第一次每行诗3美元,是正常的标准。第二次一行诗10美元,已经是超高级别的稿费了。
可是,为什么还要涨价?
《纽约客》疯了?
她看了一眼传真的发件栏,皱眉问:“威廉·肖恩是谁啊,编辑?”
“你不知道威廉·肖恩?”
“很有名吗?”
“你,凯特,你……居然不认识威廉·肖恩?没听过?”温斯顿震惊道。
“没有。”
“《纽约客》,威廉·肖恩?”
“是谁?”
“威廉·肖恩。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