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为中华之复兴而拼搏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王瑶教授摇了摇头,“你还年轻,不懂得敬畏,那帮人的手段,可是坏得很。”

“年轻人就应该无畏,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我曾看过这么一句话: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陈铭章坚定地说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怕他们,都不敢出声,那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才是我辈楷模,也是我们这些年轻学子应该追求的!”陈铭章说的坚定有力。

五四文学社的一座亭子,就有一座雕塑,一个少年拿着书认真看书,凉亭一边写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另一边则写着:为中华之复兴而拼搏。

陈铭章就是希望五四文学社的社员们,始终有这个理念,有这份初心。

哪怕以后出国了,学到真本事也不要留恋国外优渥生活,而是回来建设自己的祖国。

能够进入北大,本身就是这个时代的天之骄子,他们是同龄人中真正的精英,每一个都会在中国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王瑶教授沉默了,曾经他也如同陈铭章这样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不畏艰难险阻。

他不由得想着,假如自己也是差不多陈铭章这个年龄,自己会后退吗?应该是不会的!

当年五四运动,多少青年学子义愤填膺,那是抱着救国图存着理想,哪怕死都不怕。就算是抗战时期,多少志士青年万里迢迢,克服艰难险阻,远赴延安。

“也许你是对的,我们这些老家伙都老了,未来是属于你们的。”王瑶教授说道,“不过你得有心理准备,现在很多人在对你口诛笔伐着,我们这些老家伙,只能护得了你一时,护不了你一世。”

陈铭章坚定地说道:“教授,我相信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国家绝对不会走后退步,重蹈覆辙。”

等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时代大幕正式拉开,现在批评他的声音最起码少掉一半。

“希望如此!”王瑶教授点点头。

他不明白为何陈铭章对未来这么乐观,但是陈铭章的自信、乐观、魄力却让他很欣赏。

他答应担任《未名湖》主编,就是欣赏陈铭章,想要帮一把,出些力气。

当年北大五四文学社成立时,他就亲自见证了。

此时,谢冕、孙玉石两人走过来,两人正是如今《未名湖》副主编。

两人是五四文学社的元勋,当年就是他们这一批志同道合的学子一起创立了五四文学社。

说起来也是很巧,两人还师从王瑶教授。

陈铭章当初邀请他们担任《未名湖》副主编,两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

下午开会结束。

陈铭章带着人送米送油送水果给主编、副主编、顾问团家里去。

主编、副主编还好,按照五四文学社的规章制度有工资,但是顾问团的一众老师,可都是没有工资,纯粹的义务帮忙。

所以平常都是送米送油送水果给他们,答谢他们。

这还得是不能送多,送多的话他们是收都不收。

这些老师德高望重,洁身自好,但是五四文学社得有自己的态度。

陈铭章带着人去拜访茅盾先生,其他人要是来拜访,不一定能见到茅盾先生。

茅盾先生身体并不好,但是依旧参与工作,今年中国作家协会正式恢复工作,茅盾先生可谓出力不小,而他也担任中国作协主席。

在此之前,茅盾先生已经担任了两届中国作协主席了。

陈铭章对于茅盾先生很感激,不仅仅是因为茅盾先生对五四文学社的大力支持,还在于这段时间茅盾先生对他的爱护。

茅盾先生勉励了陈铭章一番,陈铭章见茅盾先生脸上露出疲倦之色,便主动起身告辞。

茅盾先生能够抽出时间接见他,他已经很知足了。

回到四合院,刚好林卓韵也到了,两人稍微亲热一番,洗个澡换了身干净衣服便急匆匆离开,两人要去观看电影《生活的颤音》。

新时代的气息,不仅仅出现在文学作品上,同样也出现在电影上。

就在今年,《大众电影》在第5期的封底刊登了英国电影《水晶鞋和玫瑰》的接吻剧照,一位西域地区的读者用异常激烈的言辞写信责问编剧部:“实在遗憾!我不禁要问,你们在干什么???……当前最需要的是拥抱和接吻吗?”

应这位读者的要求,《大众电影》将这封来信刊登在了杂志上。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编剧部就是收到来信11200余封,赞同这位读者观点的不到三分之一。

在此前,文艺作品中的禁欲主义发展到了巅峰登峰造极的程度,爱情被彻底清除出银幕,叙事中所必须涉及到的感情生活也被处理得可笑,甚至荒唐,别说接吻,就是牵手都少得可怜。

而《生活的颤音》不久前上映,首次出现了男女主角接吻的镜头。全国人民都开始了疯狂的购票,等待激动人心的一刻到来。每一场的上座率都是百分之百,许多地方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还临时增派了消防官兵到影院驻守。

周日的时候,林卓韵就提起这部电影,只是想要买到票可没有那么容易。

陈铭章也是花了不少功夫,才买到两张电影票。

在陈铭章看来,这个时代能够让他感兴趣的电影并不多,这《生活的颤音》就是其中之一。

他很好奇,这个时代的吻戏是怎么拍的,看电影的观众会有怎样的反应。

与陈铭章不同,林卓韵则是很兴奋,因为看过电影的都夸这部电影。

陈铭章更加明白,勇于突破禁锢的行为不仅仅在文学作品上,在电影作品上也在尝试着。

历史的大势滚滚向前的,这是民心,也是民意,谁也阻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