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万历重生振朝纲(改)

万历八年,京城·东暖阁

“阅”朱翊钧拿起朱笔在奏折上写道。

即便是天色以暗,朱翊钧仍旧没有休息,而桌案上堆得满满当当的奏折,可以预见今晚他要通宵达旦。

穿越过来八年了,从孩童时期,到现在少年模样,整整八年。

当知道自己成为历史上那个二十多年不上朝的万历的时候,朱翊钧非常惊恐,毕竟作为一个普通人,突然成为一个日落西山的帝国皇帝,这种落差绝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尤其这个万历皇帝,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有个理论,明朝亡于万历,就是因为万历皇帝的怠政以及不顾明朝空虚的事实,发动了三大征,彻底葬送了大明的精锐。

更让诟病的便是亲政后,清算负责改革的张居正,更让全天下的文臣不在对大明王朝抱有希望。

但既来之则安之,没有选择的朱翊钧只能努力学习如何做皇帝。

好在拥有前世记忆的他,并不想普通孩童一样贪玩,而是努力跟着张居正等人学习政事。

也许是穿越过来造成某些变异,让朱翊钧的记忆力大增,这让他能够回想起很多前世的知识。

利用这些知识很快便得到了张居正的认可,并在很短的时间便收复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内相:冯保。

冯保看着面前的这个少年天子,甚是恭敬,他还记得当初皇帝随意的看着他,说出那句“朕才是皇帝”时的气势。

“陛下,夜深了不如明天再看吧”冯保轻声说道。

他不明白,有内阁处理政事,为什么朱翊钧仍旧每天都将这些奏折重新看一遍,也许这就是控制欲吧。

朱翊钧头也没抬,道:“东厂那边有什么动静吗?”

对于皇帝的例行询问,冯保道:“对于陛下的改革,民间一片叫好,只是那些士绅颇有微词。”

“嗯”朱翊钧抬起头喝了口浓茶,继续道:“有微词无所谓,毕竟出动了他们的利益,谁也不会甘心的。”

“让厂卫的番子盯好,如果只是发发老骚就不必在意,若是胆敢消极对抗,直接拿下。”

冯保道:“遵旨,陛下放心,自从陛下改革后,不管是九边精锐还是卫所士卒,都心向朝廷,那些士绅即便想扎刺也没这个实力。”

朱翊钧听后点点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放到哪里都适用,现在全国的士卒的饷银朱翊钧提高了数成,还将军饷的发放权利拿到了自己手中。

如果这还不能掌握全国士卒的军心,那只能说明自己的无能。

朱翊钧站起身活动活动筋骨,继续问道:“今年的秋税查出问题没有?”

军权、财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朱翊钧除了军权外,最在乎的便是财权。

“回陛下,自从陛下命张阁老重新丈量全国土地,又让全国‘士绅一体纳粮’后,国库充盈,今年秋税更是达到3000万两之多。”

“我大明国库充盈,老奴为陛下贺,为大明贺。”冯保笑呵呵的拍着马屁。

朱翊钧听到这个数字后满意的点点头。

之后转身回到桌案前,继续批阅着奏折,作为皇帝如果连奏折都不看的话,那如果掌握朝政。

即便是那位万寿帝君:嘉靖皇帝,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熬夜批改奏折,为的就是让大臣知道,皇帝一直盯着他们呢。

朱翊钧批改奏折的效率并不高,不时的停下笔,询问一下厂卫的情报,奏折是这个世界上最真也是最假的东西。

皇帝如果只从奏折上了解国家,那只能看到大臣想要皇帝看到的。

夜深人静的时候,最是让人瞌睡,正当冯保头一点一点的打瞌睡时,耳边突然听到朱翊钧的声音。

“内阁今晚谁当值。”

冯保打了个激灵,虽然皇帝不会在意这些小事,但冯保可不敢放肆,毕竟人的反感都是从一件件小事慢慢累加出来的。

自幼进攻的冯保见过皇宫内的各种尔虞我诈,这才爬到这个位置,所以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

冯保先是向皇帝请罪,继而回答道:“回万岁爷,今夜应是张阁老当值。”

朱翊钧眉头一皱,道:“张师傅已经这把岁数,怎么还如此操劳。”此时的张居正已经五十五岁,有道是五十而知天命,可张居正仍旧为了大明的改革不知疲倦。

这也是朱翊钧最佩服张居正的地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需要莫大的勇气,更需要智慧,尤其是还将事情干成了,这更是了不起。

朱翊钧道:“用朕的步舆请张先生过来”

“另外命御膳房准备两碗热粥,张先生最近胃不好,让御厨多用稻米。”

“遵旨。”冯保恭敬的道

得到消息的张居正很快就来到了东暖阁,当然他并没有乘坐皇帝的步舆,而是徒步而来,作为臣子他始终遵守为臣之道,尤其是面对自己这个天资卓越的学生,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

张居正躬身行礼道:“参见陛下。”

朱翊钧起身扶起张居正,道:“先生无需多礼”转头对冯保道“搬个软凳来。”

等张居正坐定后,朱翊钧才缓缓道:“张先生,朕适才看到兵部递上来的奏折,言说扬州卫军屯改革似乎出现了问题?”

张居正欠欠身子,道:“回陛下,根据陛下的旨意,全国卫所士卒多数进行裁撤,每个卫所由之前的5600人,裁撤为2000余人,并专司训练,不在担任屯田任务。”

“其余三千余人就地转为农籍,专司屯田。但扬州卫的军田与他地不同,军田早就改为了民田,而扬州卫的士卒也早就自行转成了民籍。”

“如果按照朝廷的政令,那些已经成为民籍的士卒还要再回转成军籍,他们自是不愿。”

朱翊钧点点头,道:“这种情况的卫所,大明可多?”

“大明329个卫所,经过这数年的改革,已经多少完成,对于朝廷的政令普通士卒更是支持,毕竟朝廷增加了饷银。”

“只有扬州卫等少数卫所暗中抵抗。”

朱翊钧点点头,对于这个结论,他心中早有预料,从改革卫所军田开始全国的烽烟就没熄灭过。

数年的时间,京营统领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三人便带着历时四年训练出来的二十万京营士卒,南征北战,四处灭火。

两年的时间,将所有反抗者悉数镇压,诛杀冥顽不灵者5万余人,也让世人看到了皇帝狠辣的一面。

朱翊钧道:“内阁对此有什么意见?”

张居正道:“臣与兵部、五军都督府商议过了,扬州卫既然士卒四散,那就索性将逾期不回者开革出军籍,缺额直接募兵补充。”

这个意见朱翊钧很是满意,道:“张师傅老成谋国。”

谈完这件事后,朱翊钧与张居正端着冯保递上来的粥边喝边聊,一直到深夜,朱翊钧看出张居正的疲态才够一段落。

深夜朱翊钧将奏折批改完毕,没有理会小太监递上来的牌子,虽然血气方刚,但这个时候,他也懒得再翻牌子。

躺倒龙塌上,朱翊钧闭上眼睛打开脑海里的聊天群。

这是穿越过来的第二个福利,一个空无一人的聊天群,名字倒是高大上:华夏皇帝联盟。

可惜这个群里只有朱翊钧自己,自从发现这个聊天群后,朱翊钧便隔三差五的进入聊天群进行查看。

可以数年的时间,里面仍旧空无一人,但朱翊钧没有灰心,他知道没有人只能说明时机未到。

而且他也不希望这么快就有人加入聊天群,有人加群意味着某种机制的启动。

从这个聊天群的名字就能猜测一二,既然有:华夏皇帝联盟,那必然会有其他类似的组织。

比如:西方皇帝联盟或者诸天宗门联盟之类的。

现在大明虽然常备军力已经达百万之多,武器更是在朱翊钧的指导下,步入了燧发枪的时代。

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已经达到了历史顶峰,但朱翊钧仍旧觉得不足。

在他看来准备永远是不充分的,只要还有上升空间,他就不会满足,这也是他一直如此努力的原因。

他希望以最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挑战。

但是事情的发展绝对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转移,朱翊钧还在构想下一步大明发展方向时,脑海中一直平静的聊天群突然传出了动静。

“秦始皇:嬴政,加入聊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