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始皇入群论古今(改)

聊天先是弹出一个视频,朱翊钧点开一看。

视频中的背对着镜头站着一个身着黑色龙袍的男人,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持剑指向前方,似乎在看不到的地方有着千军万马一般。

‘朕扫六合而定八荒,废分封而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六国宫阙皆作焦土,天下黔首尽归秦律。朕铸十二金人镇四海,修长城以慑匈奴,凿灵渠而通百越,此生功业,纵三皇五帝亦难匹敌。然徐福东渡无果,沙丘魂断,终未得长生。身后宵小窃国,二世而亡,然朕之帝统,已刻华夏筋骨——千秋万世,皆承秦制!’

朱翊钧数年的时间,第一次看到其他皇帝,而且还是开创帝制的秦始皇,一时间有些激动,道:“可是始皇帝当面?”

朱翊钧有些明知故问。

“朕乃始皇帝!此为何处?尔等何人,竟敢僭越帝号?”秦始皇看到朱翊钧的前缀:万历帝。

朱翊钧迅速的平复好心情,毕竟做了很多年皇帝,心理素质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道:“秦皇,这是一个能够沟通你我的。。。聊天群”

“就跟写信一样,你那边写上字,我这边立马就能知道”朱翊钧尽量使用其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

“尔乃哪国君主?朕怎么不知道华夏四周有称为明的国家?”嬴政有些好奇,大秦一统宇内,四夷臣服,周围没有一个明国,更别说能造出如此神奇的物品。

“呃。。。大明是距离你一千八百年的朝代。”朱翊钧默默计算了一下,回到道

嬴政:“1800多年?尔。。。你的意思是说,这个聊天群能够沟通不同的时空?”嬴政的接受能力很快。

朱翊钧:“对,我们身处不同的时空,也能通过聊天群沟通”

嬴政:“1800多年,没想到我华夏居然能够造出如此神奇之物,能够连接到我大秦”

见嬴政误会了,朱翊钧赶忙解释“秦皇,误会了,朕也不知道这东西是哪来的”

嬴政:“原来如此,朕还以为是你创造的,无妨,既然朕有缘得到此物,必是上天的安排”

‘上天安排的最大?’朱翊钧在心里默默接了一句话。

嬴政:“不知如何称呼”

朱翊钧:“秦皇喊朕万历即可,毕竟看这个群的名字,想来以后入群的皇帝定然不少,我等使用年号或庙号加以区分吧”

嬴政:“所言甚是,既然明朝距大秦1800年,不知道史书如何记载于我”作为一统六国的存在,嬴政很是好奇后世评价。

朱翊钧思考了一下,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很难评价,不同的人的看法也不同,思虑再三,他决定将汉代·贾谊写的《过秦论》叙述给嬴政。

“朕这里有一篇《过秦论》,请秦皇鉴赏”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天下已定,始皇之心,。。。。。始皇既没,余。。。。。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过秦论》千余字,从秦孝公变法写到了秦二世而亡,虽然有些偏颇,但里面的内容基本正确。

也许是内容过多,也许是被二世而亡的消息震惊到,朱翊钧发完《过秦论》后,迟迟没有得到嬴政的回复。

此时的秦国·咸阳宫,嬴政正在竹简上奋笔疾书,一篇《过秦论》很快就写满了数份竹简。

《过秦论》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写秦国如何强大,第二部分描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第三部分就是秦国如何灭亡以及作者认为的灭亡原因。

嬴政没有理会第一部分,秦国强大的原因,他比作者要清楚的多,没有再看一遍的必要。第二部分细数功绩的部分,本来是嬴政最关心的部分,但也被其扔到一旁,马屁的话什么时候看都行。

他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到了‘灭亡篇’

“陈涉?过河小卒罢了”嬴政阴沉的脸上带着一模笑意。

他在字里行间看到了六国贵族的影子,在他看来所谓的陈涉不过是一个被推出来的傀儡罢了。

看的身旁伺候的赵高一阵胆寒,他知道始皇帝动了真怒,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发作出来,但这样的始皇更令人害怕。

嬴政没有注意赵高的动作,或者说就是看到了也不会理会。他的主意里全在这篇文章上。

“秦皇?。。。秦皇?”迟迟没看到回音的朱翊钧,在聊天群里呼喊。

“让万历帝久等了,朕一时失神”

朱翊钧松了口气,他不知道对面的嬴政此时多大年纪,万一快到了暮年,看到大秦二世而亡,不知道会不会背过气去

“不知秦皇,年岁几何?所在何处?”

嬴政:“朕今年三十有九,正在咸阳宫内”虽然嬴政好奇朱翊钧为什么要这么问,但强大的自信让嬴政不屑于说谎。

“那就是说,秦皇是刚刚一统六国?”朱翊钧翻了翻刚才让冯保搬来的史书。

“没错,不知万历帝为何有此一问?”

“不知道秦皇,有没有兴趣看看朕这边记录的历史?”朱翊钧说出的这句话,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知道秦始皇早晚会想自己讨要史书,自己又不可能不给。

而且这个群注定会有其他皇帝加入,自己不给也会有人给,与其将这个人情推给别人,还不如自己来送。

况且,人多是非多,人多了必然会有亲疏之别,主动送给秦始皇史书,也能留一份交情。

“这。。。那就多谢万历帝了”朱翊钧能想到的嬴政也想到了。‘合纵连横’是六国纷争中不能磨灭的事件,所以嬴政接受了这份好意。

朱翊钧早就摸透了聊天群的各种功能,起身喊来冯保

“将书架上的史书拿来给朕。”

冯保虽然不明白皇帝刚躺下一会,为什么有要看书,但仍旧将书架上的史书搬了过来。

朱翊钧手一挥,在冯保手中端着的史书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一幕把的冯保吓的尖叫起来“啊。。。。。有鬼啊”

听到冯保的喊叫,不仅把朱翊钧吓了一跳,还让引来了门口的侍卫。十余个侍卫持刀闯进东暖阁,刀剑冲外,将朱翊钧团团围住。

“瞎喊什么,哪有什么鬼,都出去”朱翊钧命令道。

侍卫们相互看了一眼,收到入鞘,稽首后离开了东暖阁,顺手把门也关上了。

“大惊小怪”朱翊钧白了冯保一眼,丝毫没有在意,刚才发生的事情对冯保的冲击。

冯保咽了咽唾沫,哆哆嗦嗦的低着头,不敢再看皇帝。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皇帝不解释,自己也不敢主动询问。自从这位爷当着李太后的面给了自己一巴掌后,自己就明白了,幼主不可欺的道理。

事情的发展也证明了自己当初的判断是多么正确,皇帝十岁登基,现在在位八年,这八年的时间皇帝杀的人数不胜数。

不管是文臣、武将,还是国亲国戚,这位爷下令的时候连眼皮子都没眨。

朱翊钧没有继续搭理冯保,也没有避讳他。

秦朝的咸阳宫内,同样被吓一跳的,还有始皇帝身边的赵高,有趣的是,赵高和冯保都是太监。

不过赵高没有高声尖叫,而是死死的捂住了自己的嘴,防止从中传出什么声响,惊扰到始皇帝。

嬴政看着突然出现在桌案上的书籍,没有着急翻阅,而是仔细摩挲着记载文字的纸张。

薄薄的一张纸,书写的文字数量,居然抵得上七八份竹简。如果大秦能够使用这种东西,那不仅能够提高阅读效率,还能降低体力劳动。

自己每天批阅的竹简,数以百计,加起来有三百斤重,如果全换成这样的纸张,那只需要薄薄的几张纸就够了。

还有军情的传递,以前因为竹简太重,所以军情在书写时,尽量精简,否则写不下。如果更换成纸张,就能尽可能的详细的描述情况。(注:这是不是就是文言文的由来,字多了写不下,只能精简,精简再精简。)

嬴政摩挲了一会,对这聊天群询问道:“万历帝,不知道记载文字的纸张,造价几何?”

朱翊钧已经做好嬴政询问的准备,但他没想到嬴政会问这个问题,‘纸张造价几何?’这个问题也难住了朱翊钧,他扭头看了看冯保,觉得冯保也不一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毕竟纸张这东西太常见了。

“朕也不知道,此物太过寻常,朕询问后给秦皇答案”

嬴政:“那就麻烦万历帝了”

嬴政将注意力转到面前的史书上,可是当他翻开封面后,却愣住了,满篇文字,他居然看不懂。

秦朝使用的文字叫小篆,而明朝使用的文字是楷书。两者之间的样子大相径庭。

比如一个“明”字,秦篆写成“朙”,楷书写成“明”。

嬴政明白时间的流转而带来的改变

嬴政:“万历帝,这史书上的文字,朕一字都看不懂,这该如何是好”

朱翊钧看到嬴政的问题,也很懵,他也忽略了时间带来的改变。

没等他做出回应,系统给出了解决方式

‘发现到群成员问题,系统进行升级’

‘升级完成,群成员可自行查阅’

朱翊钧没想到这个群还自带升级功能,让秦始皇重新将史书传回来,然后自己再给其传送回去。

嬴政收到新发的史书后,发现里面的文字,自行转换成了秦篆,直接阅读起来。

朱翊钧擦了擦头上的汗,‘还好群能够自动翻译,否则还真没办法解决’

朱翊钧:“冯保,明天你去问问,民间一张纸多少钱”朱翊钧问了冯保一个刁钻的问题。

作为从皇宫底层爬上来的太监,虽然不知道民间纸张的价钱,但却对宫内用纸的价钱有所了解。

“万岁爷,民间的奴婢不知道,但宫里的纸张一文钱一张,想来民间的应该更便宜才对”

朱翊钧像是第一次认识一样,深深的看了冯保一眼,他没想到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太监的首领居然能知道一张纸的价格。

‘看来还是小看冯保了’

“嗯,朕知道了”朱翊钧停顿一下“给朕准备一万张纸,拿到东暖阁”

“遵旨”在宫里混,最重要的就是别有好奇心,尤其是面对杀伐果断的帝王的时候。

宫内的内孥有着现成的纸张,随时供应皇宫使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几个小太监便一人一摞的将纸抱进了东暖阁。

等几个小太监走后,朱翊钧将面前的纸张,一股脑的通过聊天传给了嬴政。

沉浸在史书中的嬴政,收到朱翊钧传来的纸张,手一挥,数摞纸张便出现在大殿中央。

“赵高,将这些纸张存放起来”

赵高经历过史书突然出现的事情,此刻接受能力强大了很多,虽然有疑问,但连后辈冯保都能明白的事情,作为太监的老祖宗,赵高当然也知道好奇心不能重。

安排好赵高后,嬴政:“多谢万历帝,朕尚不知纸张价值几个?”

朱翊钧:“在朕的时代,一张纸张,只需一个铜钱”朱翊钧害怕嬴政不知道一个铜钱是多少,紧跟着解释“一个铜钱就是朕这个时代,价值最低的货币”

嬴政:“虽说如此,但在大秦却是弥足珍贵,不知朕该如何感谢”

朱翊钧:“秦皇客气”他嘴上说着客气话,心里却在默默思考,秦朝有没有大明没有的东西。

‘传国玉玺?’嬴政也不给

‘十二金人?’要了没什么用

‘定秦剑?’如果要的话,估计会给,但自己又不上战场,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

朱翊钧:“不知朕能够以纸张生产工艺,交换大秦的青铜剑生产工艺?”

秦剑采用高锡青铜铸造,表面经过铬盐氧化处理,埋藏两千多年仍锋利如新。明朝虽已普遍使用铁器,但金属防锈技术远不及秦剑的工艺水平。

其实朱翊钧并没有看上这个工艺,之所以选择用这种技术作为交易的筹码,只是为以后类似的情况做一下铺垫,毕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嬴政:“甚好,朕这就让人准备”嬴政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文能载道,如果纸张能够在大秦生产,那诸子百家都会为自己所用。

双方各自吩咐手下前去收集交易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