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一 选题提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拥有浩瀚的历史典籍,是重视修史、传承历史、反思历史的民族;中华民族也是诗歌蔚为大观的民族。史与诗是描述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在重史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古典诗歌很早就与史结合,取材于历史典籍的记录,对历史人事想象加工,抒发历史哲思,呈现出“咏史”“怀古”等诗歌类型和历史典故等修辞样式。诗歌对历史的涵容,从简单的诗体史录或史论,到历史因素的典型化和诗境化是随着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成熟的,诗歌中的历史不是过去人事的再现,而是诗歌创作主体想象性地赋予历史人事特殊含义的象征。诗歌对历史的想象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手段。
唐代诗人在民族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审视历史的视野空前扩大,他们接受历史知识,反复吟咏并阐释一些相同题材的历史事件,将时代的文化底蕴、自身的人生经验和特殊情感融入诗性的历史言说,生成诗歌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意蕴;同时唐代诗人掌握了将史与诗融合的有效方式,想象历史或浓缩,或填充,或连缀,或虚构等,将历史知识转化为诗歌的历史意象,形成特定的意义指向。因此,研究唐代诗歌中的历史因素如何变成具有题材范式和艺术范式的诗意象征,有助于我们考察唐代诗人的创作心理和历史意识,总结唐诗想象历史的艺术思维,并在古典诗歌发展流变过程中,认识唐诗历史想象的特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