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运营管理的新发展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运营管理的发展也从来没有停息。运营管理的新发展表现在企业社会责任归位、运营战略正在并越来越受重视、工业互联网及其对运营管理的重构、智能制造等几个方面。

1.4.1 企业社会责任归位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涉及方方面面。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会计丑闻、天价医疗费、非法食品添加剂、某些股票经纪人散布有关股票的误导信息、侵犯网络信息的隐私性和安全性、行业欺诈、在金融和电信等企业中传播顾客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社会责任问题。这些问题已招致公众的强烈反对并引起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关注。

从企业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更多地关注公众和社会的利益、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虽然短时间内会牺牲企业的经营业绩,但从长期看,会改善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可通过吸引大量人才、提高客户的忠诚度等方式弥补短期的损失。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做出了准确的定位:企业首先应该是遵纪守法的法人,然后才是营利组织。

今天,低碳运营模式日益受到社会和各类组织的重视。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在企业层面,应对企业的碳源进行分析,跟踪碳足迹,测算其排放量,以企业内部小循环为支撑,创新技术和管理,实行低碳运营模式。

像惠普这样的世界顶尖公司已经把对全球公民责任的承诺与公司运营联系起来。在全球范围内,惠普根据对业务、技术和社会的重要性确定了其社会责任的三个战略重点:环境可持续性、隐私和社会投资。每年,惠普都会评估客户需要和发展趋势,据此制定全球社会责任战略。创新、管理、社会责任、产品与服务构成了惠普这一品牌的四大支柱,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

1.4.2 运营战略正在并越来越受重视

20世纪70年代初,哈佛商学院的威克姆·斯金纳(Wickham Skinner)提出了运营战略的概念。运营战略可总结为如何通过运营管理赢得组织的竞争优势,其构成要素包括低成本、高质量、准时交货。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了运营战略对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运营战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和对运营策略的引领作用。可以预见,今后,运营战略将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重视。

通用电气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同时也是高质量、高科技工业和消费产品的提供者。通用电气致力于通过多项技术和服务为顾客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众所周知,通用电气通过四大战略获得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全球化战略、服务战略、6σ质量要求战略和电子商务战略。这四大战略有的涉及服务管理,有的涉及质量控制,有的涉及流程变革。通用电气已经把运营战略提升到公司战略的层次,从这点上足见其对运营战略的重视。

1.4.3 工业互联网及其对运营管理的重构

1.工业互联网简介

(1)工业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由通用电气于2012年提出。随后,通用电气、IBM、思科、英特尔、AT&T五家行业龙头联手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IIC)。经过IIC的努力,工业互联网这一概念被逐渐推广开来。

(2)工业互联网的内涵。工业互联网是指主体、设施和产品互联互通,以共享工业生产全流程的各种资源要素,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一种开放的工业生态。

上述定义中的主体包括产业链上的各种个体或组织,如顾客、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等。其中的设施包括各种硬件,如工厂、配送中心、仓库、机器、运输设备、作业场地等。定义中的产品既包括要交付给顾客的最终产品,也包括半成品和原材料(原材料即上游成员企业的产成品)。定义中的互联互通既包括主体与设施或产品的联通,也包括不同主体之间、不同设施之间、不同产品之间的联通。

(3)工业互联网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让人们进入了蒸汽机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化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进入信息化时代。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让人们进入了智能化时代。

人们普遍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发端于2012年至2013年。2012年,通用电气发布《工业互联网:打破智能与机器的边界》白皮书。2013年4月,在德国汉诺威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工业博览会,为期五天的展会中,“工业4.0”的概念受到了特别关注。

带有智能化的标志,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了吗?至少,我们真的已经看到了它的潮头。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的构建、发展和应用,都在加速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传统产业正在被重新定义,人工智能、清洁能源、量子信息、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真实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4)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2006年,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举办的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s,CPS)研讨会上,对CPS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CPS是集计算(computation)、通信(communication)与控制(control)于一体的(这构成了其3C技术内核),能够实现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深度融合的智能系统。

正是在CPS理论的指导下,通用电气等行业巨头才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

工业4.0则发轫于德国联邦教育局与研究部、联邦经济和技术部联合资助德国国家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而启动的一项国家级高科技战略规划。

与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的不同之处在于,德国提出的工业4.0是指以信息物理系统为基础,实现企业制造系统的网络化集成以及价值链的数字化集成,进而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全面提升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和制造业的商业价值的工业变革。

但是,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的本质是异曲同工的。

2.工业互联网对运营管理模式的重构

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企业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有了可能,组织结构的重构变得更为现实,企业运营体系的重构进而有了保障,产品研发方式的创新变得更为容易,生产过程控制、物流配送与顾客服务等创新解决方案可以更快地被提出。

事实上,以下运营管理模式正在或将要实现。

(1)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企业能够直接从顾客那里获取个性化需求,并通过设计与制造的大规模定制来满足这些需求。

(2)柔性化的制造。企业能够更好地响应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变化。需求管理、设计变更、过程管理、维护更新等变得更灵活。

(3)智能化的运营管理。企业可以实现人、设备、产品的互联互通,对价值链节点企业数据以及市场数据、销售数据、采购数据、研发数据、工艺技术数据、设备数据、生产过程实时数据、产品与服务数据、物流配送数据等进行深度挖掘,以给出更加科学的运营管理方案。

1.4.4 智能制造

1.智能制造的定义

智能制造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怀特(P.K.Wright)和布恩(D.A.Bourne)于1988年出版的《制造智能》一书中。

智能制造可以定义如下:通过各种数字化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实现运营系统研发、采购、加工、储运、售后等全过程的自感知、自适应、自执行、自学习、自决策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2.装备智能化

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在装备智能化。那么,什么样的装备才是智能的呢?

如果一台装备仅仅具备自感知、自适应、自执行功能,这台装备顶多是自动的,还算不上智能化。真正的智能化装备必须具备自学习、自决策能力。

举个例子,利用一台机床加工一种零件,可分为以下4个基本步骤:首先,在机床上固定好工件,并根据零件规格,安装好符合要求的刀具;然后,根据工艺要求,设置好转速与切削深度等参数;接着,按下启动按钮,机器开始自动加工零件;最后,取下加工好的零件并送检。

在这次机床自动运行过程中,作业场地出现了超标准的振动,于是机床就自动停止了运行,待振动消除后,机床又自动恢复了运行。

经过检验,这次加工的零件达到了一级品标准,机床状况也非常好。

然而,如果这台机床仅仅具备上述功能,还说不上是智能的。

现在,有一台更先进的机床,除了具备刚才那台机床的上述功能外,在零件加工过程中,还会回传一些信息。例如,这台机床可以“告诉”技术人员:当前设置的转速参数需要优化,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参数。按照给出的优化参数,加工的零件精度会更高,机床寿命会更长。这台机床之所以能够回传这样的信息,是因为在分析历史数据和当前加工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了学习,推演。这就是智能机床。

当然,如果这台机床还具备根据优化参数调整设备的自决策能力,那么它就实现了高级智能化。

试想,如果这台机床还有一些更高级的功能:不但会把使用工况实时回传给机床制造商,还能为机床制造商提出一些优化机床性能方面的建议,那么,这台机床就实现了供应链层级的智能化。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加持是智能制造的标配。

3.智能制造的应用场景

智能制造既可应用在制造行业,也可以应用在服务行业。其中,对制造行业来说,工业互联网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新型基础设施。

下面介绍智能制造的其中一个应用场景。

中车大连公司转向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通过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了采购、设计、制造、仓储全流程的贯通,建立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仓库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WMS)等的数字要素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了技术数据和资源数据直达工位、制造过程数据实时采集、质量数据全流程追溯、能源消耗数据实时监控。特别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虚拟场景与现实场景实时映射,为工业元宇宙的探索应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