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1.2.1 通过运营管理赢得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就是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所拥有的可持续的优势。企业竞争优势最终体现为更高的质量水平、更低的成本或者更高的准时交货率。

运营管理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企业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赢得竞争优势,例如通过人才的引进或培养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通过资本运作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途径都与运营管理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事实上,只有通过运营管理,企业才能保持所赢得的竞争优势。所以,企业能够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出路是从战略上重视运营管理,从行动上实现精益运营管理。

从战略上重视运营管理就是要科学地制定运营战略,制定的运营战略要与企业的使命、价值观、愿景、中长期发展战略相匹配。同时,要制定更具体的运营策略和方案来支撑运营战略的实施。

从行动上实现精益运营管理就是要对运营系统进行有效的运行与控制,以实现质量、费用或进度等方面的管理目标。

1.2.2 运营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运营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包括以下内容:新产品开发或服务设计(包括其流程管理)、运营能力规划、选址与设施布置、工作系统研究等。这些决策都要从长计议。事实上,与新产品开发或服务设计有关的产品开发战略、与运营能力规划有关的能力战略、与选址与设施布置有关的区位战略、与工作系统研究有关的战略等都属于运营战略的范畴。

新产品开发或服务设计将回答针对细分市场需要为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的问题,而流程管理将解决如何生产或者提供新产品或服务的问题。

运营能力规划回答了企业的规模有多大的问题。能力过剩,企业将无法承担过高的固定费用;产能不足,企业又会失去销售机会。

选址与设施布置回答的是将企业建在哪里,以及如何布置生产或服务所需基本设施的问题。

工作系统研究要解决的是标准化工作方法的建立,以及岗位设置和定编定员等问题。工作系统研究与绩效考核有直接的关联。

表1-1给出了运营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表1-1 运营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2.3 运营系统的运行与控制

运营系统的运行与控制的对象可概括为质量、费用和进度,其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和进度控制。

1.质量控制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质量控制的任务就是采用先进实用的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识别质量问题、分析质量问题、解决质量问题。

如果说从早期的质量检查到后来的统计过程控制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事后质量检验到事前质量控制、定性质量描述到定量质量分析、产品质量检验到过程质量控制,那么,从统计过程控制到全面质量管理和6σ则贯彻了“顾客满意、持续改进”的新理念。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有效运行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要求,是质量保证活动成功经验的总结,是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贯彻实施“顾客满意、持续改进”的必然选择。

2.费用控制

费用控制就是保证产品的价格既为顾客所接受,同时又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费用控制既涉及土地、人、物料、设备、能源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又涉及企业资金的运用和管理,归根结底是要努力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运营管理从库存费用控制的视角,说明库存的功能、介绍库存控制的手段与有效方案以及经济订货/生产批量。

3.进度控制

所谓进度控制,就是把运营中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在需要的时候组织起来、筹措到位,以保证适时适量地将产品投放到市场上。也只有控制好进度,才能及时地交付顾客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才能更好地应对顾客在产品种类、数量和交货期上的变化。

表1-2具体列示了运营系统的运行与控制的内容及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表1-2 运营系统的运行与控制的内容及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2.4 运营系统的更新与改善

任何一个运营系统,不论其规划与设计如何科学,也不论其运行与控制如何精准,都免不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即使当时看来已经是最好的,也要不断进行更新。这就带来了运营系统的更新与改善问题。

对系统中的项目而言,其特殊性也决定了企业应采用特殊的方法对其时间、费用、质量、范围等进行规划、建设、运营、更新与改善。

企业总会是某一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毫无疑问,企业的运营管理应是基于供应链的。近年来,供应链管理中涌现出了众多新理论和新方法,企业应积极应用这些新理论和新方法管理运营系统。

精益生产越来越焕发出勃勃生机,已经从传统的制造业延伸到服务业,并尝试在非营利组织中找到应用。

互联网运营不仅是运营管理的新发展方向,而且为有效运营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把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归纳起来,就形成了如图1-3所示的“运营视图”。运营视图涵盖了本书的全部内容。

图1-3 运营视图